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政协提案 > 正文内容
    标题 关于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安康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编号 223 办理部门 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罗云忠 签发日期 2024-06-28 08:00 发布日期 2024-06-28 16:00 类别 A
    正文

    安康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中药材产业有较好的基础,有平利绞股蓝、镇坪黄连、宁陕猪苓、宁陕天麻等地理标志产品道地药材。但目前,安康市道地药材存在着资源开发无序、品种创新不足及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也存在整体谋划不足、力量较为分散、质量效益不高、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这均制约当地中医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安康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稳定80万亩以上,产量20万吨,年产值约为20亿元,野生药材100多万亩,年总采集量20万吨,野生面积大于人工种植面积,野生采集量等同于人工种植产量。但中药材种植产业在我市经济占比仍然比较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和产业链不健全、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做大、做强、做壮中药材种植产业,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主要任务。而我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品种分散,缺乏规模,具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少。全市除绞股蓝、杜仲、厚朴等少数品种有规模外,大多道地药材品种处于种植面积小、商品数量少、规范化种植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如宁陕猪苓、平利八仙党参”、镇坪黄连、旬阳白及等虽有产品但产量低,在国内国际无法产生影响力,安康缺乏如陕西城固元胡等在全国市场具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二)中药材种植与中药工业融合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不明显。我市多数药企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影响力不大、竞争力较弱,且无如广药集团、太极药业、扬子江药业等知名药企的加盟。本地制药企业对本地中药材的需求量有限,涉及中药材种植的本地企业如安康萃源康和旬阳新森林公司,尚处于成长阶段,向前不能引导中药材种植和消化市内中药材原料;向后不能为中药行业提供优质的中药原料保障,无法带动安康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安康中药产业整体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种植的中药材大多以原料销售。

    (三)品牌引领意识不强。截至目前只有平利绞股蓝、镇坪黄连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陕猪苓、天麻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他品种尚无著名品牌,全市中药材还无一例省级著名商标,还未在行业内打造出具有本地域特色优势的品牌。

    (四)专业科技人员匮乏导致中药材种植技术研发能力薄弱。除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外,其他各县均无中药材相关技术研发队伍。老一辈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已寥寥无几,新一代中药人才后继无人,特别在乡镇,对中药产业熟悉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十分短缺。技术娴熟的药农逐渐减少,规范化种植的难度加大。中药材种苗繁育、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技术成果研究滞后,药农缺乏专业技能培训指导,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市场销售平台建设滞后与中药材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无专业化交易平台,中药材专业市场还未形成,农户种植中药材有后顾之忧。无规模化的物流仓储,企业无法抵御中药材正常的市场波动,不具备抗风险能力。无合理的药材储备,无法与网络电商衔接,订单投标的本钱不足,拿不到长期合作的订单。

    因此,安康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托科技创新,以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提升来促进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科学规划生产布局。立足安康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研究并适时发布《安康市道地优势药材指导目录》,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定品种、定产地,引导中药材种植向道地优势产区集聚

    二是加强种质种源基地建设。通过中药材提纯复壮,扩大良种繁育和展示示范,重点支持安康市农科院,镇坪县农科所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安康高山区中药材产业带建设黄连、独活、木香等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在中海拔区中药材产业带建设白及、黄精、绞股蓝等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在安康低海拔区中药材产业带建设元胡、射干、白芷等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三是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通过GAP延伸检查、创建科技示范基地等措施,提升药材质量和种植水平。建设安康中药材智慧大管家平台,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过程追溯及产业指导,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是加强产地加工发展水平提升。支持道地优势中药材规范加工工艺、开展趁鲜切制试点,推动更多符合《陕西省规范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管理工作指导原则》规定的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目录的中药材品种开展产地加工。加强中药材产地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仓储、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支持葛根、白及、绞股蓝、黄连、玄参等药材产地加工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工艺提档升级,鼓励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引领,联合打造产地加工集群,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五是加强基地仓储物流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新建或整合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在产地就近建设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推动现有仓储物流基地转型升级。提高安康中药材流通信息化水平,完善种植、初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和销售一体化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中药材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和产销对接,指导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科学安排生产,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风险。

    回复

    胡榜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安康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安康秦巴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部署,印发了《全市重点产业链优化整合工作方案》《秦巴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链长、副链长,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落实了三项目标、五项重点任务,制定“一图七清单”,制定了秦巴医药产业链“十个一”工作机制(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主办银行;一支招商顾问团队;一个分析研究小组),开展医药企业“六个一”包联活动(包联一家产业链链主企业;落实一名包联责任领导;按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落实一定的包联经费;解决一件包联企业具体问题;建立一套包联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2023年来,先后召开专题会议8次,武文罡书记、王浩市长亲自带队开展招商推荐考察,听取工作汇报。先后举办了秦巴医药产业产供销对接大会、校院赋能安康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药科大学陕西校友会暨秦巴医药产业链校地企融合发展大会,在西安举办政企对接会,赴北京、上海、江苏、深圳、成都、安徽、内蒙等地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项目建设取得一定实效。

    (一)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市共新建医药产业项目31个,实际到位资金52.86亿元2024年上半年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30万亩,比上年度增加10万亩全市共有医药相关产业经营企业53家,比上年度增加10家。一季度,秦巴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41.3%,中药材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2.5%,位居全市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增加值增长排名首位,一季度产业链实现总产值20.7亿元。在建的中国秦巴中药跨境贸易产业园项目、华卫医药中药饮片研发生产基地、朋成医药大厦、康瑞荣升药业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新高新医药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康瑞荣升药业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项目3月底正式量产,5月份已正式出口,胶原蛋白粉、氨基酸粉、植物蛋白粉等大健康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地区。   

    (二)产业链招商得到加强。产业链紧扣招商拜访对接任务,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先后带队赴北京、成都、天津、山东等地外出招商考察3次,参加安康在北京、深圳举办的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发布秦巴医药产业项目清单。各县(市、区)开展小分队招商15批次,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安徽、河北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已拜访对接头部企业、重点企业40家,其他医药企业40家。邀请北京、浙江、安徽、四川、西安等省内外医药企业来安康高新区、紫阳、宁陕、汉滨等县区考察20批次。新包装的秦巴医药现代医药港、安康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秦巴医药数字化交易中心等优质项目招引形势喜人,为秦巴医药产业链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协同推进运行良好。各县(市、区)结合县域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安康高新区、汉滨区等县(区)依托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基地优势,在项目招引、产业发展上成效突出。镇坪县制定了《中药材种植奖励扶持办法》,新发展中药材基地8.7万亩,中国秦巴中药跨境贸易产业园项目全面动工,食品药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中医馆项目已开始装修,镇坪县中药科创园项目1.8万平方米房建主体工程已完工,镇坪县秦巴绿植自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植物提取项目已建成加工厂房6000㎡,建成植物提取生产线3条;安康高新区按照“龙头培育、延链补链、研发创新、品牌建设”四项重点,拜访企业40余家,接待到访企业8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家,招引落地企业1家,金思铭细胞制备中心、新高新医药现代医药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个项目完成项目备案,总投资1.8亿元;宁陕县大力发展天麻、猪苓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对接北京同仁堂集团,企业相关负责人4月份来宁考察后,初步达成中药材基地建设投资意向。宁陕飞地园区中药饮片企业加快产供销合作产能同比实现倍增;平利县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八仙党参”,建设党参基地2000余亩;紫阳县发挥厚朴基地优势,提升厚朴产能,上半年销售厚朴200吨,紫阳飞地园区中药膏剂生产项目加快建设;汉滨区召开全区医药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参观重点园区、企业,并组织技术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进一步落实产业发展工作开展。

    (四)科创团队加快组建。按照“首席顾问+首席科学家+产业发展专家+技术专家+金融及投资专家+企业领军人才”的全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架构,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担任首席顾问,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正式组建。科创团队紧紧围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企业服务、招商引才、咨询服务开展服务工作。主要聚焦秦巴医药产业链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确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凝练技术攻关项目,组织重点技术研发,破解发展难题。瞄准产业链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创新成果集成、示范和推广,促进成果转化,开发新品,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6月26日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

    (五)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按照“2025年底,全市道地药材面积达40万亩以上,优势道地药材产量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制定了《2024年中药材种植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品种道地化、种植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思路,绞股蓝、黄连、天麻、葛根、厚朴、猪苓、黄姜等秦药和区域特色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持续增大,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区)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新增中药种植面积10万亩,全市各县(市、区)中药材基地建设开始了规模化发展步伐。“镇坪黄连”“宁陕猪苓”“八仙党参”等地标标志保护产品使用进一步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融资难依然突出。北医大、金思铭等药企债务负担沉重,企业流动资金困难无法正常开展新药试产,有的小微企业不敢涉足大额产品订单,一怕滞销,二怕市场波动,融资难是部分企业无法进一步做大的最大难题。二是企业发展壮大速度迟缓。我市药企整体创新发展动能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差异化竞争不足,产值过10亿、医药单品过亿元的医药企业还未实现“零”突破。三是种植规模不均衡。我市中药材种植适种面积广,但规模化种植程度较低,道地药材挖潜和技术指导不够。道地药材仅占人工种植面积的19%,通过中药材GAP资格认证的仅有3个。四是项目招引落地效果不佳。全市招引项目落地成果少,落地项目建设进度慢。除高新区外,各县(市、区)2024年尚未有医药相关项目建成达产。依托头部企业建设大宗道地药源基地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坚持市场导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自建或共建方式建立种植基地,规范经营管理,带动农户按标生产,实现道地中药材全程标准化生产。锁定区域特色品种,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路径,出台奖补政策,优先种植头部企业需求量大的道地药材品种或药食同源类品种。大力推行“中医药+文旅+康养体验”模式,将种植基地与文旅康养紧密结合,着力构建集旅游、观光、医养、科研为一体的综合业态,多维发力,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紧盯产业链发展短板弱项,梳理整合现有各级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包联帮扶工作,协调做好用地保障、企业融资、人才招聘、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全环节、全流程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向秦巴医药产业。积极对上汇报,主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将我市重点医药企业和项目嵌入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链。

    三是加大培育中药饮片企业。结合我市产业链发展实际,在中药饮片企业生产许可获证方面做好服务支持,依托安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设备、技术优势,减免检测费用,为企业做好服务。鼓励中药饮片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和道地药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整合市内医院中药饮片采购资源和代煎资源,将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共同发力吸引中药饮片企业落户安康。鼓励条件成熟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中药饮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

    四是支持在链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盘活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药品文号资源,丰富产品类别、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突出绞股蓝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优势,加快绞股蓝提取、绞股蓝原料药、绞股蓝总甙等系列产品市场份额,加大绞股蓝茶、酒、化妆品等大健康系列产品开发力度。支持相关企业建设秦巴中药展览馆建设,加强规划指导,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

    五是建立秦巴中药集散中心。要策划包装覆盖陕南三市及省外相邻市县的秦巴医药交易中心、集散中心或仓储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医药交易专业市场。依托我市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招引企业建设秦巴中药集散中心。通过配套交易市场,仓储中心、初加工车间、饮片车间、物流配送中心、电商中心等,串联起中药材收购、初加工、生产、交易等各个环节,带动产业链全链条发展。

    六是加快招商拜访跟进落地。对标《秦巴医药产业链招商对接任务分工表》,扎实开展未拜访头部企业对接工作,产业链重点县区旬阳、宁陕、镇坪、石泉、高新要按照拜访方案在6月中旬完成拜访对接,确保6月底全面完成全产业链未拜访头部企业任务。主动对接已拜访企业,已考察企业,寻求项目合作,邀请天津天士力、成都迪奥来安考察,促成同金思铭药业、安康北医大项目合作,进一步放大扩展北京同仁堂优质药源基地建设范围,在全市布局畅销产品原料药基地,拉动基地建设。

    在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诚邀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