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继续加强安康富硒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提案 | ||||||
编号 | 316 | 办理部门 | 安康市科学技术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吴世珍 | 签发日期 | 2024-06-27 10:00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09:00 | 类别 | A |
正文 |
安康富硒茶产业是安康市传统优势富民产业。截至2023年底,安康富硒茶种植面积112万亩,年产茶5.5万吨,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3.8亿元。随着乡村振兴事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综合提升,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茶产业由量的突破向质效开始转变,产品开始由单一品类向多元化品类发展,这对富硒茶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产业也存在以下问题:
1.本土优良品种主导优势不明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安康新发展的茶园主要从浙江、四川引进无性系茶苗,经过多年种植发现引进品种普遍成活率低,适应性差,品质下降,茶叶同质化严重,难以突出安康富硒茶本土特色。安康本地紫阳群体种虽然具有地域特色,但群体种的特点限制其无法标准化,制约产业发展规模,导致安康富硒茶难以做大做强。
2.茶园单产低。安康茶园单产低,第一是由于安康本地主要做春茶名优茶一季,夏秋茶利用率低;第二是茶园管理水平较低,机械化应用水平较低;第三是引进南方品种适应性差,产量较低。
3.产业技术支撑薄弱。一线的农民和企业需要专业的技术培训,按1000亩茶园配一位技术人员,安康市112万亩需要配1000多位技术指导人员,目前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人员严重不足,产业发展过程中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面对这几种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本土特色品种选育和保护。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2年4月习主席在海南强调“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安康是北方茶区唯一拥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地方,我们要抓住本地优势,开展本地品种选育和保护,突出安康富硒茶特色,为富硒茶产业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产业标准。安康富硒茶产业技术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应该重视实用技术创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多研究开发能适宜本地基层应用的实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在基层一线推广应用,重视标准制定和完善,规范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通过科技赋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
||||||
回复 |
王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加强安康富硒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加强安康富硒茶产业科技创新、加强本土特色产业品种选育和保护、突出实用技术创新应用等有关建议,我们非常认同。富硒食品产业链是我市8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富硒茶产业又是富硒食品产业中的重点产业,茶叶品种好坏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优劣和经济价值高低,事关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入推进富硒茶产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助力安康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有工作成效
(一)项目支撑力度加大。持续支持茶叶新品种选育、茶叶种植加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四五”以来,重点围绕本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推广、夏秋茶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1项、支持资金250万元;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6项、支持资金648万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紫阳、白河分别承担的“紫阳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白河县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省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项目每县每年支持1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
(二)平台建设质效双升。围绕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安康学院牵头建成陕西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安康学院联合有关企业共同组建了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新型研发平台“陕西省富硒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与安康学院共同组建了“安康市富硒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茶产业共建立科技创新平台9个,平台的建立为富硒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企业规模持续壮大。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强化包联帮扶、要素保障、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等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构建梯度培育链条,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做优主导产品、拓展核心业务、突破关键技术,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累计培育入库茶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瞪羚企业2家。
(四)人才引育成效显著。聚焦茶产业发展短板和创新需求,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组建茶产业“科学家+工程师”队伍9支、面向茶叶科技型企业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7名。深入实施国家“三区”人才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支撑作用。累计选派茶产业科技人才40人次。发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智囊作用,由省内外高校、院所选派15名茶业领域专家、教授面向汉滨、紫阳、岚皋、白河4个国家级重点帮扶县开展技术帮扶和技术指导。组建11人的富硒食品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赋能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计划采纳的建议及工作计划
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完全同意,特别是“开展本地品种选育和保护、加强科技成果在基层一线推广应用、科技赋能茶产业提质增效”等内容,我们将积极采纳,并在下步工作中持续用力,抓好落实。
一是继续支持各县(市、区)茶叶种植、加工领域的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围绕茶产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推进创新成果就近就地转化,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茶业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为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发挥县域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三是加大富硒茶企业培育力度。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加快培育一批茶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充分利用秦创原总窗口资源优势,组织更多茶产业科技型企业入驻秦创原安康创新飞地孵化器,通过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活动,促进校企合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