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议
名称 |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议 | ||||||
编号 | 76 | 领衔代表 | 尤晓红 | 办理部门 | 市自然资源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水利局 | 办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市政府督查室 | 签发日期 | 2024-02-21 | 发布日期 | 2024-07-02 | 类别 | A |
正文 |
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以最严厉的制度和最严格的手段,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刻不容缓,引导农户建撂荒土地复耕复垦,落实“国之大者”使命担当,这是生态底线,也是政治底线。 全市国土面积23536.31 平方公里,其中,大巴山区约占60%,秦岭山区约占40 %;山地约占92.5 %,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占1.8%。 森林资源:安康市国土面积90%以上为山地,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和大巴山区。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资料显示,全市耕地280.01万亩,人均不到1亩。其中,平地仅5.99万亩,占2.14%,缓坡地53.32万亩,占19.04%,陡坡220.7万亩,占比高达78.82%。 “三调”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安康市国土利用状况,也反映出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存在的严峻问题。 随着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安康稀缺耕地,持续在减少,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投入产出效益失调,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耕地“被占”、耕地“撂荒”现象同时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粮食安全。 建 议: (一)合理规划城镇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化。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规划,因地制宜,统筹生态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禁止性规定等要求和政策措施,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对规划中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继续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商业用地要去存量,对长时间占地不用,或烂尾工程要依法治理,合理化解;对腾退土地要复耕复林,严禁一户多占。 (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做大做强龙头农业企业。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种不好、不愿种、种不了、管不了”的等土地林地问题,考虑把农户手中经营粗放、效率较低的土地集中起来,合理、有序、规范地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三)修建完善水利设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安康市受秦岭和巴山的影响,为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夏季受西伸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热低控制,形成多暴雨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并有伏旱;春季温暖干燥,易与冬季形成连续干旱天气;秋凉潮湿,时有连阴雨发生。旱涝灾害共同发生,时有存在。有关资料显示,安康市年平均发生旱灾3.42次,最多的一年竟达6次,持续时间最长达136天,最短的19天。重旱几乎三年一次,轻旱约两年一次;连阴雨年均8.39次,最多年达12次,最少年4次;暴雨年均2.3次。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