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4-1318 发布日期 2024-06-11 09:10
来源 宁陕县人民政府网站
内容概述 宁陕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12日在宁陕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宁陕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富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宁陕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苦拼实干,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回暖向好。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3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2.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增速全市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增速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扭住生态旅游首位产业,引进隐居乡里、大乐之野等民宿头部企业11家,建成望梅山居、冰雪山居等精品民宿19家,海棠花开、隐居终南等16家精品民宿加快建设,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获评“雪鹿奖”乡建年度榜样,精品民宿突破引领并成为宁陕响亮名片,生态旅游联农带农成效逐步显现,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64.3%、47.2%,实现总产值11.8亿元。新签约林业碳汇自愿减排项目交易2笔600万元,被确定为2023年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发展生态产业 释放全国森林第一县生态价值》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类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着眼宁陕长远发展,锲而不舍推动丹宁线镇安至宁陕高速公路、G210宁陕月河梁隧道及引线、G210宁陕县城过境段三个项目成功列入陕西省重点公路“十四五”规划调整项目。建立项目资金争取政策定期收集汇总研判和导引机制,全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78亿元,同比增长15%。
  一年来,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力有效,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60天,PM2.5、PM10浓度同比均实现下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09,同比优化5.4%,排名全市第二;国控、省控断面平均水质保持国家Ⅰ类标准,市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1平方公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76%。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结果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为陕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耕地流出问题整改2716.77亩,整改率136.04%;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整改1417.24亩,整改率113.64%,整改通过省级核查占比136.04%,居全市第一,粮食安全根基全面夯实。补充报备耕地指标894.78亩,积极争取省市耕地交易指标220亩,实现占补平衡由负转正,并保有488.287亩建设用地报批指标。全年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7宗,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月人均水平全市第一。“养育未来”项目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生育激励奖励政策全面落实,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5.72%,县卫健局被国家卫健委授予“2021-2023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制定《宁陕县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工作制度》,重点工单提级办理、专题研究、闭环落实,全年2361件工单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由88%提升至96%。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长期遗留问题和影响市容村貌的环境“牛皮癣”得到根治,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一年来,我们直面问题不回避,攻坚克难抓落实,基础性工作越来越扎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长远发展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扎实开展生态旅游和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出台《宁陕县政府亲商助企抓项目工作制度》,累计解决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问题253个,实施县级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57.2亿元;1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5.5亿元。集优社毛绒文创总部、线朗电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谋划推介制度》《招商引资工作闭环管理流程》,建立招商项目“三单”管理机制,开展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包装“大比拼”、现场模拟推介“大比武”、绩效集中晾晒“大评比”活动,选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能手18名,评审重点招商项目8类87个。首次走进香港推介宁陕,赴北京、深圳等地外出招商92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7个,落地建设36个,获评全市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精心谋划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134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2个。建成重点项目监督管理平台,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3数字政府管理创新案例。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33.3%,同比提升2.63%。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兑付企业奖补资金5477.53万元,促成企业获得融资2.1亿元,培育市场主体1343户,新增“五上”企业4户。外贸出口完成率全市第一,获评全市2023年稳外贸先进县。完成外商直接投资200万美元目标任务,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预算全域旅游专项资金2000万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4.09亿元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和民宿项目建设,铂逸养生谷、上若意境等30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复工,子午梅苑、渔湾逸谷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举办第九届大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陕西省青少年越野滑雪锦标赛等特色赛事活动,走进北京、重庆等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46场次,《乡村大舞台—走进宁陕》在央视播出。飞地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县工业园区被省工信厅认定为陕西省小型微型创业创新基地。耕地“非粮化”治理有效,撂荒地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年粮食产量1.22万吨,发展食用菌1300万袋,种植中药材3.2万亩、魔芋4.5万亩、鲜食糯玉米0.6万亩。“宁陕蜂蜜”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梨子园猕猴桃、秦智核桃油、青龙香菇、玉海香菇获全国特质农品认证。
  三是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累计消除风险户592户1836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2亿元实施项目72个,创新开展“一村十事”试点工程,6个和美乡村试点村建设扎实推进。开展集体经济“壮大培强”行动,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村8个。建成“宁陕山珍”专卖店10家,成功举办秦岭山货大集、“宁陕山珍”美食品鉴等活动,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46场次,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3500万元以上。开展脱贫群众增收专项行动,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较2022年增长11.95%。全省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现场观摩暨挂职干部座谈会、全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暨“五美庭院”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四是城乡面貌焕发新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县城河堤东西街人行道拓宽、道路“白改黑”和城市管网更新完工投用,县城至上坝河乡村绿道(一期)建成,打通三星路,县城老街片区棚户区改造建成房屋7栋736套,88户回迁户已交钥匙、商品房成交172套,三星康养综合体项目(一期)暨原森林大酒店盘活项目200套客房完成基础装修,附属楼开工建设。县城水环境治理、东河市政道路及隧道工程等重点城建项目加快推进。改造老旧小区8个,新增停车位325个,入户供暖安装260户,天然气入户403户。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新建5个重点村污水处理设施,全县集镇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改厕率全市第一。
  五是生态底色持续擦亮。扛牢秦岭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对12345工单、信访、网络反映涉及生态环保问题一律提级办理、限时处置到位。加强秦岭生态环保“五乱”、河道“清四乱”问题排查整治,依法整治违规坟墓,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砂石料乱堆乱占问题,立案查处18处,清理完成32处,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有效落实。推进污染防治提标升级,实施江河和子午河防洪工程、渔湾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保护区关闭退出18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在全省率先建成林长制智能巡林系统和首个松材线虫病防控试验站,完成营造林6.3万亩,同县内省属国有林业企业联合成立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指挥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同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启动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县域“绿都”建设示范研究,宁陕县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务部发展中国家林业经济与政策硕士项目教学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研究院”揭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巡查检查工作制度(试行)》《生态环境违法线索移交制度(试行)》等9项制度,坚持清单对账调度,交办并整改问题248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政案件64起,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9批次。
  六是改革创新取得实效。全面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要求,制定《宁陕县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清单》,推动实施改革措施13项。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关键点的“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深化,《宁陕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公布,“宁通办”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行,实行极简化商事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等15件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审批环节、材料减少30%,审批时间减少40%以上。供销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县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建成全市首个国防宣传教育基地、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强化科技创新,新增专利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42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省级隐形冠军创新能力提升企业1家。
  七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民生资金支出13.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创业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55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24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63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待教育部认定,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级过程督导,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分别增长3.4%、1.8%,普通高中最终录取分数线排名全市前三。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县建设,县医院传染病区建成投用,县中医院新院区投用并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医养结合中心,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科研协作项目落地宁陕,县卫健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印发《宁陕县进一步加快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12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和30处集中安葬点启动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应保尽保。启动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信访案件化解有力有效,受理信访事项同比下降12.2%。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有效应对14轮强降雨过程,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因灾亡人事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中省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制定出台《宁陕县政府系统提升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十条措施》,坚持领导带头,推行清单式工作,坚持事必有果、事必回应,及时决断或报告研定等狠抓落实措施,各镇、各部门执行力和工作标准全面提升、抓落实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强化。成立首届宁陕县政府法律咨询委员会,制定《宁陕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机制》,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千方百计推进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兑付小水电站整治年度奖补资金。抓实廉洁政府建设,加大审计监督,严管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政务公开,获评202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优秀等次。及时向县委、县人大报告工作,修订印发县政府县政协联席会议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4件、政协委员提案139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一年来,民族宗教、退役军人、统计、税务、气象、电力、公路段、消防、工会、残联、文联、科协、慈善、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档案史志、金融保险、通信网络、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我们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克难求成,成绩来之不易。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驻宁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省市驻宁单位,向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等中省市帮扶单位、对口协作的常州市金坛区、社会帮扶力量和挂职领导、援建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推动宁陕发展的各级领导、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经济总量小,规模企业不多,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支柱税源少,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发展的压力较大;农林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产业转型发展还需付出更大努力;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教育、医疗、城镇建设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差距;担当不足、落实不力、标准不高、斗争精神不强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县人民期待!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我们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信心和底气;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持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市委、市政府确定要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之路,这些战略部署和政策机遇都将有利于我县加速释放生态潜能,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增势,只要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抓住机遇、用好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推动我县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按照县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继续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落实推动发展“四个经济”,大力弘扬“知难而上、苦拼实干、敢为人先、精诚团结”干事创业精神,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林业兴县”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聚力发展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包装饮用水三大主导产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向着“生态好、旅游强、林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战略标志不断迈进,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建成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而努力奋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00万元。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项目强招商,做强高质量绿色发展支撑。实施项目带动,强化开放招商,增强发展动能,拉动经济稳定增长。
  大抓项目建设。实施1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8亿元以上。落实项目清单管理,实行公开承诺晾晒,制定出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措施和考核管理办法,抓好终南之南、东河康养综合体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沙坪至金川公路、庙坪至双河公路、省道522长坪桥至龙王段建成通车,G210宁陕县城过境段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积极跟进393个重点前期项目,加快丹宁线镇安至宁陕高速公路、G210宁陕月河梁隧道及引线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聚焦主导产业、城镇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储备项目640个以上,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2.5亿元以上。
  扩大开放招商。深度策划包装优质优势招商项目,精准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创新建立招商引资“一图五库”,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精心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围绕招商重点,梳理“头部企业名录”,主动叩门拜访,积极招大引强。实行各镇、各部门“一把手”在常务会上轮流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落实招商引资闭环管理制度,压实招商工作责任,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实效性。鼓励企业带着产品走出去扩大市场、以商招商,大力开展“云上招商”,全年招商引资项目签约55个以上,落地率50%。完成外商直接投资200万美元、进出口外贸总额6000万元。
  育强市场主体。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我县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等一揽子助企纾困措施,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800户以上。提升“一区三园”综合承载能力,建设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建成飞地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县公共实训基地暨综合服务中心,年产20万平方米EVA胶膜智能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立足抓大、扶小、培强,狠抓企业梯次培育和靶向培育,新增“五上”企业8户以上。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增强高质量绿色发展动能。坚持一业引领、多业融合,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建好“五大产业链”,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做强生态旅游产业。稳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抓好云溪谷、旬阳坝旅游综合开发、天华山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启动皇冠兴隆欢乐谷项目建设,推进悠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秦岭峡谷乐园国家3A级景区服务配套设施提档升级。积极推动地热资源利用。实施民宿产业“六百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建成海棠花开、隐居终南等10处精品民宿集群,加快皇冠宿集、菜籽岭宿集等6处精品民宿建设,开工建设东江岖幽谷、旬阳坝、沙洛城外山隐3个精品民宿集群项目,建成2处城市民宿,积极开展民宿管家培训,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民宿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促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挥“旅游民宿贷”等政策杠杆作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建设精品民宿和配套业态,推动民宿建设“百花齐放”。坚持“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全力引客聚流,促进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做优农林产业。突出“优基地、育主体、强市场、树品牌”,推进板栗、核桃、天麻、猪苓等种植和林麝、蜜蜂、梅花鹿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果、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稳定在1300万袋,中药材保持3万亩以上,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2家、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家,冷水鱼养殖基地2个以上,建设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10个;完成名特优新等各类品牌认证3个以上。实施林业产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林下种植面积达15万亩,新培育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6家,建设森林康养基地1处。新增“宁陕山珍”专卖店10家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总产量1.3万吨,种植蔬菜面积3.8万亩。
  做大包装饮用水产业。科学编制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全县包装饮用水资源普查,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支持秦岭山泉、子午玉露等包装饮用水企业技改扩能、稳产增产,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秦岭祖脉源、皇冠山泉水、秦岭锌泉等6个已签约包装饮用水项目开工建设,新场镇月亮坪、城关镇龙泉湾等3个包装饮用水意向性项目签约落地,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释放产能、拓宽市场、培育品牌。建设旬河包装饮用水产业园,瞄准国内知名包装饮用水企业靶向对接招引,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宁陕,推动包装饮用水产业集聚发展。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绿色发展根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紧盯“三类”重点人群,因户施策落实好就业、产业、教育、兜底等帮扶和保障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施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改革,规范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强化已建成扶贫资产后续监管,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护到位”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搬迁后扶,持续完善安置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30家社区工厂稳定运营,促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建设和美乡村。抓好筒车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广货街省级重点帮扶镇、渔湾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寨沟等7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建设,争创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4个,创建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6个、县级示范村22个。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及面,整体推进。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益农惠农政策,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培训9000人次以上,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以上,引导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多方式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多渠道增加收入。
  提升乡村治理。深入推进“一村十事”试点工程,抓好农村便民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促进乡村治理水平和效能全面提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强化村务公开,大力开展“文明镇村”“最美家庭”等建设评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统筹抓好城镇建设,拓展高质量绿色发展空间。推进城乡联动、优势互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建设品质县城。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严格县城各类建设规划审批管控。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县城老街片区棚户区改造、210国道城市更新商业综合体、体育综合运动中心、环长安河城市步道、三星康养综合体、游客集散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实施白鹭湾市政路、城南门户区风貌提升、关铁路县城段改造、城区弱电入地等工程,新建迎宾桥至新桥段水体景观坝和亲水步道。铺设天井梁、粮食巷自来水专用管道,保障县城地势较高区域用水。加快天然气和市政供暖入户工程,建设集中供热站3处,新增停车位300个以上。
  打造特色集镇。完成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17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加强规划管控,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完善集镇文化体育、商贸市场、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星级宾馆、精品民宿和高品质农家乐,推进集镇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实施江口回族镇防水排涝、广货街镇集镇改造,统筹推进其他各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吸附力和承载力,努力把集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
  精细城镇管理。启动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县城管理和设施管理效能。巩固拓展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实施“一街四管”联勤联动工作机制,严格城市执法,常态化排查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环境卫生、噪声大气污染等问题,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整治老旧小区通讯“蜘蛛网”,营造安全整洁、文明有序的良好环境。
  (五)坚决守护青山绿水,厚植高质量绿色发展本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铁腕保护环境。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产业准入清单,常态化开展秦岭“五乱”、河道“清四乱”问题排查整治,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落实秦岭生态环境问题督查督办闭环管理措施,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力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提标升级,加强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燃放治理,严控散煤禁燃禁售,禁烧垃圾秸秆,加强全域水环境保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数字秦岭”建设,严肃查处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实施生态修复。实施秦岭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科学开展造林绿化。围绕生态环境修复、两厂(场)建设、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精心谋划包装一批项目,加快推进长安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四亩地镇蒲河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巩固退出矿山生态修复成果,抓好撂荒地治理,建好高标准农田,持续整治“大棚房”。落实“长江十年禁捕”,完成筒车湾镇五龙河、皇冠镇秀才沟等生态小流域治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治森林病虫害。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积极创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倡导绿色消费、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推动价值转化。加快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摸清生态资源本底,探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和模式,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创建。开工建设5万亩“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策划包装争取10万亩“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探索多种康养发展模式,启动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创建。
  (六)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绿色发展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更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化重点改革。接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行动,在稳定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基础上,确保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县发投集团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大融资规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市场主体依法流转山林权,合理发展现代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型林业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互动,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以上,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6000万元以上,赋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科技创新奖扶和专利申报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加大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引进推广和转化应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事项,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再推出一批“一件事一次办”,持续开展“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跟执法”活动,推行“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办好12345热线工单。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宁陕高质量发展评价激励办法、金融工作定期研判制度,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和政企恳谈会,持续做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全力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加强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强化投资环境保障。
 (七)持续推进民生普惠,共享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突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人口、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强化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建成宁陕县“零工”市场,实行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及时提供用工服务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00人以上。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培育发展创业主体,吸引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医疗和教育水平。深化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稳健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建强江口、龙王、四亩地区域医疗分中心,建成投用县妇计中心和县中医医院精神病区,县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主体竣工。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落实村医待遇保障,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做好“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落实生育奖励政策,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健康宁陕建设。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六大兴教行动”,推进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严管厚爱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通过国家认定,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新建数字影院1座,完成镇级文化站改造提升,积极探索推进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深度挖掘整理宁陕文化,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完成“宁陕故事”集册采编。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培养文艺人才队伍,鼓励文学艺术创作,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深化医保基金总额预付支付改革,发挥医保支付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节资源配置中的杠杆和纽带作用。推进殡葬改革,疏堵结合,杜绝散埋乱葬。做好特殊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和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推进“一中心五区域”敬老院星级达标提升。加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关心关爱,巩固根治农民工欠薪成效,扎实做好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工作,维护好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八)竭力维护安全稳定,守牢高质量绿色发展底线。树牢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防风险,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守护公共安全。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三化三制”提升行动,强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旅游景点、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抓好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情景构建,完善县镇村三级应急体系,提高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确保防汛防滑防火防震安全。完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强化社会治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借鉴“浦江经验”,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初信初访,妥善处置信访积案。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公众安全感。
  防范重点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持续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杜绝违规举债,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强化金融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融资等金融活动,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高网络运行监测预警和风险处置能力,坚决有效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抓好生态、耕地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将牢记责任和使命,锲而不舍抓好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自觉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政治本色。
  二是依法行政不逾矩。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依法决策程序,重大决策深入论证、公开征求各方意见,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县人大报告,加强与县政协沟通协商,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始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三是强化执行抓落实。持续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对定下的目标、出台的政策、下达的任务,说了算、定了干,困难不回避、矛盾不上交、工作不拖拉,有决策就有落实、有安排就有反馈、有部署就有结果,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实行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政府常务会汇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常态化,重点工作、重要任务清单式管理,盯人盯事盯结果,铁面督办,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全力以赴创先争优。
 四是从严治政树形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坚持厉行节约,把好源头预防关口,严肃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发挥12345热线、县长信箱、接访大厅等平台作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实干担当,砥砺前行,为谱写宁陕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释义
  1.“三个年”: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
  2.林业碳汇: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从而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森林经营性碳汇针对的是现有森林,通过森林经营手段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碳汇。造林碳汇项目由政府、部门、企业和林权主体合作开发,政府主要发挥牵头和引导作用,林草部门负责项目开发组织工作,项目企业承担碳汇计量、核签、上市等工作,林权主体是收益的一方,有需求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实施购买碳汇。
  3.PM2.5、PM10: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细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吸入颗粒物。
  4.招商项目“三单”:指重点意向性项目抓对接清单、已签约项目促落地清单、落地项目优服务清单。
  5.秦岭生态环保“五乱”:乱搭乱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
  6.河道“清四乱”行动: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道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7.“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8.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指经有权机关批准,将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后,原行政机关不再行使,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的行政许可权。
  9.“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10.“一图五库”:一图指产业招商地图,五库指目标企业库、对接客商库、项目清单库、人才招引库、支持政策库。
  11.“一区三园”:一区指县域工业集中区;三园指县城产业园、旬河产业园和恒口飞地产业园区。
  12.“五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等五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3.三大主导产业:指生态旅游、农林产业和包装饮用水产业。
  14.五大产业链:指生态旅游和民宿产业、山珍美食和商贸产业、天麻和猪苓中药材产业、食用菌和鲜食玉米产业、包装饮用水产业“五大产业链”。
  15.“六百工程”:指新发展百家乡村民宿、提升百家星级农家乐、培训百名金牌民宿管家、选树百名民宿工匠、推动百名能人回乡创业、招募百名乡村运营师(规划师)。
  16.“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17.四个不摘:指脱贫后继续保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8.“三类”重点人群: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9.“一村十事”:指在各村实施“培优党组织负责人、引进乡村规划师和乡村运营师、选育法律明白人、选聘优秀大学生、找准发展引路人、配强资产管护员、挖掘乡村工匠师、发展‘五小’庭院经济、维护人居‘好容貌’、引领乡村新风尚”十件事。
  20.四议两公开:“四议”是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21.一约四会:一约是指村规民约,四会是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
  22.“一街四管”:一条街道落实一名交警、一名城管、一名市场监管、一名环卫保洁的联勤共管机制。
  23.大棚房:是指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借建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行为。
  24.双储林场:以“储林”“储碳”为主要目标,以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以公司化林场为经营单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林场理念进行经营管理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
  25.归雁经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回宁陕或在宁陕飞地园区实现创业就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
  26.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指县域内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形成的人、财、物统一调配,利益、责任、服务、管理、发展一体化的医疗卫生联合组织。目的是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27.六大兴教行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教研提升、教师队伍提升、评价考核提升、服务保障提升、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六大兴教行动。
  28.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指按照“管理共进、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评”的要求,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组建以“核心校(总校)+成员校(分校)”的教育联合共同体,实施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优带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29.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生态为目标,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探索“机制一体贯通、设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供给、力量一体调配”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0.三化三制:企业主体责任具体化、日常监管精准化、现场救援科学化,常态化督查暗访机制、动态化隐患清零机制、过硬化问效落实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