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从餐桌到田头,绿色食品越来越“抢眼”。我市紧紧盯住这一市场新需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引导企业生产绿色食品,使绿色食品加工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缘于生态优势。安康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59.2%,空气为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地尚未受到污染。近年来,安康先后关闭49家工业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拒绝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该市落户,保持了安康的秀美山川。
青山绿水赋予安康丰厚的回报,市上充分发挥生态良好的优势,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制《安康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全市建立汉滨区东坝、张滩3000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宁陕大豆生产基地、平利5000亩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紫阳1000亩柑桔生产基地、旬阳段家河1500亩樱桃生产基地、恒口、五里1000亩优质米生产基地、建民镇1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12个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注入新的理念,全市受绿色食品基地辐射的面积近30万亩。
有了充裕的绿色食品资源,该市致力于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打造安康绿色食品名牌,把山里的土特产与国际大市场链接起来。汉阴、紫阳生产的“山野菜”获“十五”全国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奖;紫阳茶叶公司生产的“富硒陕青茶”和平利生产的“八仙云雾”在第三届中茶杯比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经中日韩专家评定,荣获金奖;平利五和有限公司生产的“绞股蓝龙须茶”获杨凌农业博览会优质奖;此外,“镇坪腊肉”、宁陕“天然蜂蜜”、白河“苦瓜茶”获陕西省第二批名牌农产品。
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牵动千家万户。陕西省大豆生产基地宁陕县以纯天然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绿色食品生产发展势头迅猛,年加工大豆30万公斤,生产豆制食品90万箱,年产值达410万元。原来村民自制的豆制品就地由商贩收购,价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市里通过引导、扶持,组建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对大豆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注册“山里人”、“秦岭香干”,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不仅把企业和农民连接起来,而且把山里的“土特产”和大市场链接起来。据统计,全市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链带动了25万户的农户,成为农民、政府增收的新亮点,去年全市绿色产品年创产值达5亿多元。
秦东魔芋食品公司董事长杨运舜说:“贴上‘绿标’,我们公司生产的魔芋等土特产变成山珍,在大商场、大超市和外国特别受消费者欢迎。”绿色食品标志是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的双重结合,伴随着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大。绿标切实增加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筹码。
近年来,安康市在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的同时,引导企业业主,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紫阳翠峰茶”、平利“三里亚毛尖茶”“八仙云雾”、“女娲银峰”、汉滨区的“开缸酒”、“秦东魔芋”等绿色食品热销海外,与此同时,各生产企业纷纷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达“绿标”。紫阳县引进茶叶农残检测器,建立茶叶检测中心,对茶叶进行“体检”,检查茶叶农残超标情况,严格控制农残超标的茶叶上市,使该县的茶叶真正达到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使更多的茶叶走出山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