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县创新两大体系建设化解“老小”难题

    作者:王高路 屈孝渊 胡才东 时间:2009-12-16 09:20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学生娃住进敬老院在平利县是一段佳话。
    13岁的蔡艳和10岁的妹妹蔡琴懵懂无知时便经受着人生的艰辛,8年前,他们的父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母亲无法忍受家境窘迫离家出走。体弱多病的奶奶拉扯着他们东借一口,西凑一顿。
    今年8月,他们被民政局安排住进了平利县中心敬老院公寓,今年9月,他们背起书包,走进了城关二小的校门。如今,两姊妹平时在学校寄宿,周末回到敬老院,生活学习无忧。
    奔走于五保老人和学校同学之间的两姊妹,无意间将平利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体系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成了平利县创新思路和体制、着力解决老小两大难题的最直接见证者。

    关注“老小” 新思路显大情怀

    能否妥善解决农村的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成败的大问题。平利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人口老龄化县,全县23万人,农业人口19.3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3.1万人,其中农村五保对象3548人。
    随着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 家庭供养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尤其是众多五保老人生活更加艰辛。
    “老”是大难,“小”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平利县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大批农民从高山搬到了川道和集镇,平利每年4万人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也留下了13000多名留守儿童。
    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摆在了平利县委、县政府的案头:广大农村学龄儿童数量明显下降,很多学校只留下10来个学生,一个教师带多个年级,一个教师教所有课程的现象并不鲜见,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而一些集镇学校则面临校舍严重不足的问题,更有众多留守儿童因为无人看管导致学业荒废或出现心理障碍。
    一“老”一“小”两个老话题,更是两个大难题。2006年起,平利县立足民生工程,在民政和教育两大板块启动实施两大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县乡镇建中心敬老院、村建五保集中安置点、散居五保实行并户包帮的“三位一体”农村五保供养体系。同时做出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寄宿制学校的决定。计划通过3年时间,将县内原有的127所中小学校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合并调整为80所,投资5800万元在其中建设47所寄宿制学校,彻底解决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为解决这两大难题,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县长吴平亲自任组长。
    一件关于县长吴平的事情至今仍令平利县很多干部记忆犹新。在一次会议上,县长吴平斩钉截铁的说道:“敬老院、学校建设哪一项工作跟不上要坚决追究责任,敬老院、学校要是没水吃,那水利局长就去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