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5期/文秘之友/内容详情

功夫下在先 谋定而后动 ——关于领导讲话起草动笔前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 雷发布时间:2023-11-01 11:10 来源: 【字体:

领导讲话是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推动落实的重要载体,是政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一份讲者认可、听者点赞,启迪思想、凝聚人心的讲话,绝不是呆板、枯燥的文字罗列,而是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基于“受命写作”的本质属性,接到领导讲话起草的任务后,如何最大限度确保讲话起草的过程不走偏、不走空,尽最大可能确保不走弯路、不大折腾,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先静下来想一想,做到谋“定”而后动、想好再动笔。

一、定位,用情景构建的方式把自己摆进去

讲话起草发生于会前,讲的人和写的人不同,讲的时间和写的时间不同,讲的空间和写的空间也不同。为此,讲话起草者需要练就较强的“情景构建”能力,才能在时空错位中找准位置,在“自我”和“无我”中自由切换。

一是把握“扮演的角色”,想好“我是谁”。讲话起草的世界里,没有“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说。任务一经下达,是谁的讲话,起草者就得全情投入地“扮演”他。一方面,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讲话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上,主要领导宣布开工或讲话、分管领导主持、发改委负责同志通报情况,角色因职务和分工的不同而定。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讲话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领导干部在工作会上主要是作讲话、提要求,而在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就是分享交流,角色因身份变化而定。

二是把握“所处的场合”,想好“我在哪”。“场合”是围棋术语,指局面当时的某些特定情况。“婚、丧、嫁、娶”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场合,而“说话不注意场合”则是生活中最常见和最直白的批评。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领导讲话作为一门沟通的艺术,就必须得根据场合进行频道切换,而不是一个调调讲到底。在庄重肃穆的大会上,要讲引领发展、鼓舞士气的硬话;在调查研究的基层一线,要讲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的真话;在群众家门口的院坝上,要讲通俗易懂、质朴纯真的白话。这就需要我们区分大会和小会、对内和对外、表态与表扬、室内与室外等不同情形,发挥“活动方案”的重要作用,通过看方案来判定场合,浅看了解其形,深看了解内核。

三是把握“面对的对象”,想好“讲给谁”。《鬼谷子·权篇》中说“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以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说的虽然是“奇谋诡辩”的技巧,但其“看人说话”的内在逻辑值得借鉴。在起草领导讲话时,由于对象不同,讲话的语气、角度、遣词、造句,也一定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对上级、对平级、对下级三个层面,基于讲者与听者的不同地位,就能更好把握“指出、强调、要求、表示、说”的应用语境,也能更好理解“要”和“将”的不同语气。

二、定向,用上下贯通的理念把意图弄明晰

领导讲话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不论是讲认识、定措施,还是抓作风、强保障,都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方向来引领。这也决定了高质量的领导讲话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在上下贯通的基础上对领导意图的精准呈现。

一是高举旗帜,定政治方向。政治性是领导讲话的第一属性,“讲政治”必须贯穿在讲话起草的全过程。想好再动笔,必须首先想好党的要求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声音坚定、及时、准确、有力地传达下去,做到上传下达、号令统一。只有这样才不会说“错话”,更不会有“致命伤”。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集体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个人自学等方式,用好学习强国、报纸刊物、主流网站等平台载体,时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什么、中央政治局在研究什么、国务院在部署什么,关注省、市各级全委会会议在贯彻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同频共振。

二是紧扣市情,定工作方向。发号施令是领导讲话的重要属性,讲话中的形势判断、问题剖析、措施部署都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变化和本地工作实情。讲话起草者除了自身调研和日常思考外,必须充分运用手头资源,尽可能全面、系统、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最新决策部署,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进而梳理出当下需要主攻的方向、需要把握的关键。再结合平日收集的上级领导批示、部门情况汇报、各类信息专报,依据领导指示,细致揣摩此次讲话的主旨和目的,从而在繁多的要素中,判定出褒与贬、扬与弃的具体方向。

三是心系基层,定实践方向。领导讲话最终要用于执行和落实。这就决定了动笔前必须着重想好可操作性,而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地“自由发挥”。具体要做到“提要求契合实际,抓落实换位思考,讲督考注重程序”。即:合理的目标,科学的任务,要让基层“跳起来能摘到”;尝试站在听者的视角,换一个角度来分析“这样说合不合适、这样讲准不准确”;在涉及需要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需要督查室专项督查的时候,还要敏锐地问一问自己,这样的依据是什么,是领导要求还是具体决策,或者已经和考核办、督查室沟通一致。

三、定标,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尺度拿捏准

做到了以上两点,写出来的讲话基本可以达到“及格”以上,但要让讲者为之惊喜、让听者十分受用,还要拿一把尺子精准地量一量,即:分寸感的拿捏。也就是要在大体不差的基础上,力求精准精到、恰到好处。

一是时间刻度。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时间变化对讲话基调的影响,犹如季节变化对大自然主色调的影响。新春要讲开局起步、半年要讲加快进度、岁末要讲决胜冲刺,放在五年规划的时间轴上,还有谋篇、落地、关键、冲刺、收官的区别。这就需要讲话起草者在思考时,找准一个应景的基调。同时要在讲话起草的全过程,时刻提醒自己进度要更新、数据要更新。

二是事件刻度。多数领导讲话尤其是座谈会、对接会、专题会的讲话,大都是围绕“事”展开的。因此,有事一定要说事,即不绕弯子、直奔主题;说事一定要说清,把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后续的打算说清楚。尤其要避免一遇到座谈、一说到致辞,就不管不顾地从安康市情开始讲起。凡是主题非常明确的,就应当紧扣主题谋篇布局。

三是情感刻度。领导讲话是鲜活的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对上、对下,还是对平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因素体现其中。比如:“共饮一江水”的情感可以运用招商推介中,“同志们辛苦了”的情感可以运用在慰问鼓励中,“走亲戚、串个门”的情感可以运用在拜访对接中等等。有了情感因素的加入,就会让讲者与听者多一份共鸣。

四是人员刻度。如果说“面对的对象”决定着讲话的角度,那么参会的人员就影响着讲话的布局。关键一条,就是要充分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比如:安全生产会组织了企业参加,就要用一定的篇幅讲一讲“主体责任”;民营经济大会邀请了企业家代表,就要用相当的段落讲一讲“企业家精神”;表彰大会肯定了被表彰对象,还要用较长的内容对未受表彰的干部提要求。总而言之,就是不能有遗漏。

讲话材料起草是一件脑力与体力兼具的精细活,面对有挑战的任务和“无尽版”的工作,相比于不假思索地仓促提笔,不如提醒自己一句“别着急”,给自己也给同事一点静气,沉下心来做到三个“定”,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作者系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