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河县通过完善培训、激励保障、帮扶、考核等工作机制,通过采取“选、育、管、评、备” 的办法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抓班子配备促进“战斗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进一步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从产业能人大户、外出经商办企业人员、复退军人以及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干部人才,为127个村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目前,村干部中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党支部书记70名,占57.3%,党支部书记中有党员致富带头人93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6名。
抓学习培训促进“创造力”。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局联合采取轮训、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每年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班,在2008年集中培训村支书的基础上,今年11月20日至23日,又组织全县127名村(社区)主任以及25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论述、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司法调解程序及其运用、农村土地流转等内容。通过培训,使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为“三农”服务的综合素质。
抓干部监督促进“推动力”。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村级监督和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县124个村均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的各项监督工作,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述两评”考核制度。由乡镇党委组织召开支部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年度述职,再由党员、村民代表和乡镇党委进行民主测评,并将结果作为村干部考核、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村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
抓后备干部培养,促进“后发力”。在强化对现任村干部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认真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通过选苗子,压担子,把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大力实施致富能手、党员、村干部培养一体化工程,即把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每个村确定3—5名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级队伍建设提供切实保障。同时,确定结对联系制度,进行跟踪培养。每名对象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联系,制定培养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经验不足问题。
抓激励机制促进“内动力”。通过建立《白河县党内帮扶关怀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先后推荐17名村干部报考乡镇公务员,有2名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通过树立典型激发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县委在全县培植10大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并在庆“七一”时予以表彰。通过建立《白河县离任村干部荣誉金发放制度》,对担任村“两委”主要干部连续10年或累计满20年以上,且年满55周岁,已正常离任的村干部,由县委组织部颁发《离任村干部荣誉证》,按实际工作年限每年20元计发荣誉金,由乡镇每年12月底前一次性发放到位。通过以先进带后进,以集体带个人,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