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提案 | ||||||
编号 | 281 | 办理部门 | 安康市卫健委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王黎 | 签发日期 | 2023-08-02 10:00 | 发布日期 | 2023-08-03 10:00 | 类别 | A |
正文 |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基层民众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医疗人才匮乏、卫生有效利用率低下是最无奈的写照。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一方老百姓的看病问题,镇坪县为解决“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医共体建设,起步成效初显。一是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融合资源提升医疗水平。与安康市中心医院合作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实施市、县、镇、村四级卫生资源融合,形成了以市中心医院为依托、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四级联动的市县乡村紧密型技术支撑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利用四级联动机制,集中力量保障医疗服务。建立分级诊疗转诊评估体系,实施“先会诊、再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实行科学决策,确保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
当前推进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医共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目前各地均有探索医共体的实践,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效果不佳,对医共体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整体工作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模式。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整体素质不高。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地方面临基层医疗人员缺乏,这不仅表现为县镇两级医疗机构人员流失,同时更面临基层县级医院人员缺乏补充的问题,加上编制岗位较少、工资水平较低,导致基层招人难,留人更难,村医更是人员老化,缺少新鲜血液的加入。三是县级龙头医院综合实力有待强化,近年来,我县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依旧存在硬件设施不够,学科建设滞后,综合实力有待持续提升,县级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及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分级诊疗工作系统化程度不高,医共体建设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
建议:
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好组织模式、体系框架、功能定位,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间进度,注重医联体建设的宏观指导,明确以基层为重点、以服务为前提、以健康为中心等原则。要着力改革完善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政府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大力支持,核心医院的人才、资源要沉下基层,基层医院要对接高端医疗,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四级医疗联动”改革,推进医保、医药与医疗良性联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发挥信息系统科技引领与技术支撑作用,打造互联互通平台;加强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综合应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三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外部联合,推动高端医疗资源对接;强化内部共建,发挥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技术辐射和管理带动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实行人才的“市招县用,统筹调配”模式;补齐“短板”,紧盯薄弱,对接需求,发挥医联体医共体集约优势。四要强化政策保障。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联动互动,主动与上级对接,大胆创新,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五要加强督导评估。由上至下卫生健康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加强对医共体工作指导,及时掌握医共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改革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全力协调解决。 |
||||||
回复 |
陶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为抓手,全面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去年在汉阴县召开全市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全面落实县区政府推进医共体建设的主体责任。今年,市委深改组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列为市级领导包抓事项,市政府落实一名副市长牵头抓好此项工作,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部门全力推进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印发了进一步加快医共体建设的通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要求,加快改革措施落地落实。目前,全市已挂牌运营医共体17个,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汉阴县医共体建设经验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要求总结推广。
在医共体管理体制上,全面落实了县区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推动,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今年各县(市、区)全力推广汉阴县“一个总院+若干个分院”的管理模式,强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统筹管理,各医共体成立党委,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多数县区落实编制备案制或人才编制池管理,解决医共体内编制总量不足问题。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县招县管镇用”的办法解决镇级招人难问题,积极推进村医“镇聘村用”,让镇卫生院与符合条件的在职村医订立劳动合同,兑现薪酬待遇并购买养老保险。为确保村医队伍稳定,汉阴、旬阳、紫阳等县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及时培养补充村医后备力量。
在医共体内部利益联结上,各县(市、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开展绩效考核,落实同岗同待遇,对下派到基层的业务骨干给予一定激励。汉阴、石泉探索开展了医保基金和公卫资金对医共体打包预付的试点工作,及时兑现医保基金结余奖励,使医共体成员单位成为“一家人”。目前存在的困难是,医保基金的打包必须经省医保部门的允许才能实施,我市目前仅有2个县获得允许作为试点,其他县区尚不能开展此项工作,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向上汇报沟通,协调省级扩大医保基金打包的试点范围。
在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上,市卫健委建立健全了医共体分层帮扶机制,实施了市级医院带动县级、县级医院带动镇级、家庭医生签约带动村级的“三个带动”,与组团式帮扶、苏陕协作等措施结合起来,不断下沉优质资源,提升县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同时,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作为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十大提升行动”之一,全力推进市级建高地、县级强龙头、乡镇建枢纽,先后有5个县区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等新院区建成使用,对4个重点县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6家县医院启动国家“千县工程”建设,1个县启动三级医院创建,10个县(市、区)实现急诊急救“三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全覆盖,84个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相关标准。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落实中、省、市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强化工作内容,把医共体建设这项惠民工程做实,让群众能切实感受改革带来的普惠。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