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康高新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管委会,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市重点产业链优化整合工作方案》(安字〔2023〕76号)安排部署,经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将《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链长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链长制工作方案
安康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8月14日
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链长制工作方案
新型材料是我市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链和千亿产业集群之一。2022年,全市新型材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户,实现产值40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近1/4,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建材、前沿高端新材料、光伏组件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打造千亿级新型材料产业集群,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按照“龙头引领、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绿色循环”思路,做长做深产业链条,做精做专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加快发展前沿新材料和光伏组件产业,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迈进,成为支撑实施绿色工业倍增计划,在中国式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型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门类不断丰富、链条层级不断延伸,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深入推进,省内配套融入程度显著提升,建成陕南地区特色鲜明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持续提升。新型材料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产值过10亿元企业5家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逐步提升,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建成6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打造安康高新区新能源材料、旬阳功能高分子材料、汉阴新型陶瓷建材、平利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园区,建成3个省级特色专业园区和1个省级化工园区。
(一)做精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产业化应用步伐,积极引进发展电解质、膜材料、极板、电控装备等配套产业,产业链核心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产值达到百亿级规模。以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园为承载,依托博创宏远新材料等重点企业,招引实施六氟磷酸锂、电池级碳酸乙烯酯、氟化石墨、湿法PE隔膜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着力打造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材料—封装材料全产业链,建成全国领先的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聚集产业链企业10家以上,产值达到100亿元。以湘贵锰业公司为依托,加大电解金属锰、碳酸锰矿石、高纯度锰盐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支持力度,加快电池级硫酸锰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到2025年末,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70亿元。
(二)做特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立足汉滨区、平利县丰富的重晶石、毒重石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加大矿山企业整合力度,促进资源就地产业化。依托汉滨江华化工、平利安得利新材料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纯超细重晶石粉、纳米级硫酸钡、高纯碳酸钡、氯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钛酸钡及其下游产品与衍生产品,打造百亿级钡盐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安康市宝林矿业有限公司,鼓励支持推动萤石矿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安康市顺祥炭素公司炭素扩大再生产,加快电极糊和特种石墨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末,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做大新型建材产业。以旬阳尧柏、平利金龙水泥、新泰建材为依托,加大新型干法水泥和低碳、生态水泥产品研发生产力度,扩大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非烧结类砌体材料等新型材料生产领域的运用。鼓励发展水泥基材料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制造、隔热隔音材料、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材制造、保温系统材料、固废循环利用建材、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制造。依托汉阴中昌管业、汉阴佳佳乐陶瓷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管材,高档陶土、陶瓷瓦、外墙砖、广场砖、地板砖、卫生洁具等建筑陶瓷和建筑节能玻璃制造,支持技术研发,拓宽陶瓷在机械、电子、化工、冶炼、能源、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依托睿智环保建材、皓翔节能保温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新型墙体涂料、新型节能门窗等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到2025年末,新型建材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四)做深前沿新材料产业。以旬阳领盛新材料、华禾柏生物科技、中科纳米、鼎澈膜公司为依托,以吸附分离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以纳米高分子催化剂、功能膜材料、氧化铝微球、包被氧化锌项目为带动,打造秦巴区域特色鲜明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末,前沿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五)做强光伏组件产业。依托白河红石绿能、岚皋金隆硅业、汉阴华海之峰等重点企业,深度开发石英石资源,加快引进一批硅料生产、铝型材支架、光伏电缆、智能配电柜、EVA胶膜、电池片激光切割等上游配套项目,聚焦行业头部企业,争取落地一批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光伏组件生产项目,拓展下游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打造光伏集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制造和转化应用的光伏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力争到2025年末,光伏组件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链主及重点企业培育。支持尧柏水泥、睿智环保建材、华银科技等“链主”企业和产业链重点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速成长为具备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省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对重点企业资金扶持,对“链主”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保障服务,“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不断壮大。加强对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指导,重点关注大宗原材料的供需信息,积极帮助原材料上下游企业建立沟通交流渠道,鼓励企业间加强协作,组织供需企业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新材料展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搭建平台推介安康新型材料系列产品,不断提升本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末,培育年产值过十亿元企业5-6户、过5亿元企业15-20户。〔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管委会〕
(二)谋深谋实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立足我市实际,突出区域优势,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精准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锻长板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持续完善重点项目清单和招商目标清单,持续深入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切实提升产业链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结合县区实际,分解新型材料产业年度项目招引和建设计划任务,确保每年新开工建设不少于20个新型材料重点项目。切实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对重点项目在审批服务、项目用地、生态能耗等方面给予支持。坚持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动态监测,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国网安康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和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管委会〕
(三)推动产业链区域协同发展。支持汉滨区、旬阳市、汉阴县、平利县、安康高新区等有条件的县(市、区)将新型材料确定为首位产业,依托重点企业、链主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搭建产业链企业供需对接、产融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供需对接,融合发展。依托安康高新区、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培育发展区中园和特色专业园,重点打造安康市新材料产业园、平利县新材料产业园、旬阳市功能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建成3个以上省级新材料特色专业园区,并指导企业分类有序入园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支持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建立“能进能出”的链主企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主产业链+细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管委会〕
(四)推进市场主体梯次培育。大力支持白河智高科技建材、汉阴华海之峰、陕西华地矿业等优质企业实现“小升规”,引导中科纳米、顺祥炭素、华能新材料、鼎澈膜等创新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梯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抓好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企业专业化能力。鼓励产品同类、市场同向、要素互补的企业进行联合,支持各类要素向优质、优势企业聚集,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品牌。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新型材料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2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管委会〕
(五)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三园联建、三化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各类公共技术研发孵化平台建设,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围绕新材料行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省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共性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和园区积极融入“秦创原”深入协同合作,建优建强安康高新区“钒产品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液流储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秦创原旬阳科创园”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优质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力争到2025年末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个以上。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大新型材料产业人才引育力度,综合使用硬性、柔性引才措施,引进一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和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链长制”下成立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链长制”工作专班,组长为产业链链长,责任组长为副链长,统筹推动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市工信局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具体负责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项目引进、资金争取、政策落实、督促调度等具体工作。组建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招商和技术顾问团队,聚力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互联互通、合力推进,相关县(市、区)(开发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新型材料产业集群“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二)狠抓政策落实。落实落细国家和省市各类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投资融资机制,积极争取、用足用好各类发展专项资金、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引领作用。支持产业链企业申报各级扶持项目,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品牌培育及产业化等方面扶持力度。用好包联帮扶、企业座谈等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政银企、产供销对接等平台,引导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产业链汇聚。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等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制定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办法,鼓励企业自主融资。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三)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好“陕企通”一站式民营企业服务和政策发布总平台,不断创新和丰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效。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监管模式,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包联领导工作机制,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强化督导考核,细化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和成员单位都要制定工作要点、列出工作清单,细化到企业、到项目,明确时间表、任务图,实施跟踪推进动态调度、考核评价、绩效评估,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长效机制,切实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