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市工业经济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发展转型,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前10个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01.59亿元,增长26.1%;实现工业增加值40.156亿元,增长18.5%,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工业增速逐月走高。从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份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分别增长22.1%、23.5%、25.55%、26.1%;增加值分别增长16.5%、16.71%、18.1%、18.5%,增速呈现增长态势,居全省第二。
过亿元企业增势强劲。1-10月安康供电局、安康水电厂等16户企业产值过亿元,新增5户,减少1户(明信铁合金公司),实现产值38.28亿元,同比增长12.06%,占规模工业37.68%。其中旬阳尧柏水泥公司实现产值3.04亿元,江华水泥实现产值1.58亿元,这两户企业是今年新增的规模企业。
过五千万企业异军突起。今年前十个月产值过五千万企业达到32户,其中新增19户,实现产值20.91亿元,同比增长39.40%,占规模工业的20.58%。
新增规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继上半年新增47户规模工业之后,在各经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又新增规模工业12户,前十个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达59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56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7.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0.9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80.1%。
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前十个月已有三个县提前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继白河、岚皋两县之后紫阳县也提前完成任务。白河县完成产值8.46亿元,增长72.31%,超计划20.88%;岚皋县完成产值3.03亿元,增长81.54%,超计划21.37%;紫阳县完成产值5.06亿元,增长62.93%,超计划1.12%。
特色工业强劲增长。全市五大特色工业1-10月完成产值91.95亿元,同比增长25.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51%。其中,生物医药7.63亿元,增长61.13%,占比7.51%;富硒食品19.83亿元,增长40.48%,占比19.53%;清洁能源18.17亿元,增长13.48%,占比17.89%;新型材料41.72亿元,增长13.48%,占比41.08;安康丝绸4.6亿元,增长8.39%,占比4.53%。
“一体两翼”彰显活力。1-10月“一体两翼”实现产值79.96亿元,增长20.46%,占规模工业的78.71%,这五个县区成为安康工业发展的基石和中坚。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是新型材料长足进步。平利美华、江华化工、紫阳红蝶三个钡盐企业,实现了我市从卖原料升级到成品的转型;三个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利用尾矿渣做原料,既符合保、节能的要求,又探索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二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锌产业行业中,从开采铅锌矿卖原矿延长到锌冶炼、锌锭、纳米氧化锌,从而提高了锌行业的产值;宁陕的磁铁矿、旬阳的铜矿也得到了深加工。三是新型建材工业方兴未艾。新兴达、天实预拌混凝土生产线的投运,降低了粉尘、躁音等的污染。四是富硒食品长足进展。4户茶叶企业实现产值2.53亿元,增长41.84%。随着国家和省食用油储备库的设立,为我市4户菜籽油产业发展提供了艰实基础,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1.57倍,其中硒源油脂公司产值1.25亿元,成为过亿元企业。旬阳净源、汉滨瑞雪、紫阳汉水硒谷等6户饮品公司实现产值1.16亿元,增长55.17%。7户魔芋企业实现产值2.79亿元,增长18.04%。
工业园区在“园”上做文章,在“聚“上下功夫。安康工业园区已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石泉古堰、平利陈家坝、紫阳蒿坪、旬阳、白河等县区的特色县区工业园初具雏形,正在加快推进之中。。
工业强市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新型工业化成为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的软实力。二是各级政府加大工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工业氛围日益浓厚,增加值纳入年度单项考核内容,形成奋力抓工业的激励机制。三是工业投资环境得到优化。
工业率先发展的地位开始确立。无工不富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保增长保产能措施有力。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在工业保增长、保产能方面都下了硬功夫,出台了各项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定,强力推进贴息贷款、白厂丝促销、增储、技改等措施,使安康在部分矿产价格下跌的不利条件下,实现了工业持续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