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9月9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安康,感受秦巴山区深处的浓浓绿意。
松鼠猴趴在树干上,海狸鼠躲在灌木背后,鸦葱伸展着枝叶……在安康秦巴生态馆,各式各样的动植物标本让这里成为展示生态多样性的窗口。
安康秦巴生态馆主体共三层,面积约1900平方米,是一个集生态环保成果展示窗口、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学习平台及科普研学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教育基地。
“这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环境指数,监测可能造成污染的源头点位。”在馆内,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德朝随手点击系统界面,展示汉江出陕断面的实时画面。
随后,采访团来到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此处绿树环绕,生态良好,一改人们对污水处理厂的“刻板印象”。这座“隐身”在地下的水厂不仅实现了污水“再生”,还成为周边群众的热门打卡地。
厂长王业飞从水厂排放口接了一罐水,然后介绍:“看,这是我们处理后直接排往汉江的水,没有任何异味。大家可以和我右手边这瓶自来水进行对比,完全看不出差别。我们的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据了解,安康市江南再生水厂利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技术“厂网河一体、水地生综合、碳能质融通”的三大核心优势,在地下进行污水净化处理。
“我们还在顶层建了公园,一眼就能看见汉江,吸引了周边群众来此休闲、健身。”王业飞说,水厂实现了水资源100%利用,日处理污水5.2万吨,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卫冲洗、绿化等环节使用,同时为汉江进行生态补水。
9月10日,采访团来到石泉县草池湾田园综合体,村内不时传来鸡鸣声,屋后架子上吊着丝瓜,水田里的水稻已经泛黄,池塘里白鹭拍打着翅膀……在这里,稻田与朱鹮共生,“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草池湾是朱鹮的自然栖息地,生态环境优美。在专业团队指导下,我们修建了农副产品展销体验中心、田间课堂、朱鹮之家科普中心等,打造高端、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石泉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何毅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有42只朱鹮,今年又新诞生了5只朱鹮宝宝。
然而,以前这里并不“长”这样。曾经的草池湾,院坝杂乱,经济发展落后,村民大都外出打工。
现在,村里开了咖啡馆,多了观鸟台。城里来的游客多了,曾经寂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了。同时,地头的打谷场还在,院子里的鸡鸭继续放养,村民依旧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变与不变之间,体现了石泉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我们的项目着眼于乡村未来发展,要主动把空间给群众,让他们融入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陈莲说,“比如村里新建的咖啡馆,既能满足城市游客需求,还能带动当地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村民’住在村民家中,潜移默化,使村民的思想意识、生活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乡村振兴,不仅是富民,还要升级村民的思想观念。”还是那个草池湾,却又不仅仅是那个草池湾。
长期以来,安康为山水所养,也为山水所困。近年来,安康逐绿而行,因地制宜发展出一批特色产业。
2017年,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安康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引进毛绒玩具产业。之后,该市又提出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今,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已形成了创意设计、原辅料生产及批发、产品加工、贸易销售等产业链闭环,实现了从引进一个企业到培育成一项产业的深度裂变。
类似的还有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自打造全省首个富硒食品预制菜专业园区以来,石泉县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已实现产值54.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带动入企就业1800人。
如今,一个个毛绒玩具、一包包预制菜、一份份小碗菜,不断从生产线下线、打包,销往国内外各地……在安康,“靠山吃山”有了新的“吃”法,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越来越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