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全市康养旅游发展的建议
名称 | 关于加快全市康养旅游发展的建议 | ||||||
编号 | 200 | 领衔代表 | 丁蕊蕊 | 办理部门 | 市文旅广电局 | 办理状态 | 待评价 |
签发人 | 许伟 | 签发日期 | 2023-02-17 | 发布日期 | 2023-08-31 | 类别 | B |
正文 |
关于加快全市康养旅游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文旅康养势头强劲,全市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安康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安康市文旅康养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安康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系统谋划推动文旅康养经济发展。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各县打造了各有特色的旅游名片,“秦岭之心、绿都宁陕”、“自然国心,长寿镇坪”、“秦巴水乡、十全十美”等,全市康养旅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县各具特色的康养旅游集群也初具雏形,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体系不全,发展后劲不足。一是规划体系不健全。打造千亿级康养产业,需高起点规划引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不够明晰,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统筹协调。“全市一盘棋”的康旅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二是政策体系不健全。统筹性、支撑性、鼓励性政策不明朗,保障措施不完善,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的合力还没有形成。“抢抓机遇期”的康旅产业发展内力尚未激发。 (二)基础设施滞后,接待能力不同。一是重视程度待加强。各县旅游高峰接待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各县在积极引导发动、主动学习,但在配套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尚未形成高效统一的推进机制。二是硬件建设待完善。各县旅游要素体系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核心景区景点道路、接待中心、购物中心、导视导引、标识等设施建设滞后,餐位、床位、停车位、厕位等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三是服务水平待提升。各县旅游专业人才匮乏,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规划、营销人才短缺,中层的管理人才流失换岗快,一线的服务人员文化层次低、且年龄偏大,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现代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三)产品供给不足,产业效益不高。一是核心景区引爆力不强。重要景点推进不快,龙头引流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产业链条不完备。康养元素不齐备,品牌不够响亮;项目支撑不足,盈利模式单一;游乐项目少,消费群体有限;特色产品开发、加工、包装、策划、销售滞后,产业链尚未形成,溢出效益不明显。三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全市各景点建设呈星点散落状态,大旅游环线尚未打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接待标准、收费价格等不统一,缺乏市场化经营、公司化运营,集群效应无法体现。 二、建议 (一)强化要素保障,铆足发展后劲。一要强化规划引领,增强发展定力。要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康旅全域规划编制步伐,科学布局康旅全产业链。要把康旅产业规划与土地、林地、湿地、城镇、生态红线等规划无缝对接、合理调配,做到“多规合一”。各县要以全域旅游规划为母体,因县制宜,分区定位,制定子规划,做到布局科学、发展有序。二要强化政策配套,激发发展动力。学习借鉴康旅发展先进市区、市内优秀县区的经验做法(如石泉县),进一步制定完善我市康旅产业奖补办法,明确奖补范畴、奖补条件、奖补标准,用激励手段撬动康旅产业大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旅游发展的土地、林地、环保、税收、人才引进、融资信贷等政策和招商引资激励措施,招引优商良商,强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市场,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多方投资、共同开发的格局。 (二)攻坚短板弱项,提升接待能力。一要直视危机,增强应对旅游高峰的紧迫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规避井喷状态下的接待囧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整合全市各方工作力量,加强形势研判,细化任务,实施攻坚突破。二要直击短板,做到短期改造和长远提升两头兼顾。一方面针对即将面临的旅游高峰,加大现有旅游接待场所、闲置民房的改造升级力度,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现有接待资源,迅速提高游客承载力。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加快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完善各县接待中心、购物中心、导视导引、标识服务设施,完备酒店、宾馆、民宿、停车场、星级厕所等接待设施,切实满足康旅产业长足发展之需。三要直面弱项,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双向发力。倡导“处处都是旅游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全域旅游服务理念,切实提升全民旅游服务素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层次多频次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旅行社组建步伐,采取市场化手段,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提高旅游服务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导视导引系统建设,实现景区、景点、餐饮、酒店、商场、停车场等信息“一网通”,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全面落实物防、技防等安全管理措施,定期开展食品、道路交通、森林防火、防汛防滑等安全检查,及时整治各类旅游安全隐患,筑牢游客安全防护墙。 (三)充实产品供给,提高产业效益。一要重点攻坚,增强核心景区引爆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各县争创康旅龙头品牌。按照4A、3A级景区创建标准,在全市创树一批A级景区景点,打造一批“奔你而来”的康旅目的地,提升核心景区的龙头牵引和品牌引流效应。二要综合发力,创新康旅产业链。加快中药康养种植基地、加工园区、康养项目建设速度,加大药膳、保健、药疗、药浴康养产品研发力度,充实康养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品牌。支持镇坪建设全国标准化中药材贸易集散地,加快陕澳中医药产业园、石泉本草硒谷中医药康养基地、镇坪飞渡峡麦渣坪中医药康养旅游区、汉阴华晔山田坝杜仲康养谷、平利正阳道地药材健康理疗综合体建设。培育一批中药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中药创新药物产业化发展,打造安康中药品牌。要升级改造露营基地、网红打卡点,充实体验式、参与式、游乐式项目,强化直播代货功能,嵌入式推介特色产品,最大程度消费引流,形成“吃、游、购“一体化的运营模式。要厚植品牌文化,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和文化品牌运用效益,策划包装一批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最大程度挖掘康旅产业盈利点。同时,要加大青年、儿童旅游项目开发力度,将最具消费潜力和消费能力的群体紧紧吸附到康旅产业链上,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收入。三要全域统筹,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梯次推进宁陕、岚皋、汉滨、平利、汉阴等县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县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瀛湖、南宫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石泉秦巴老街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快10个特色小镇建设;打造10个康养旅游度假区;建设6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6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培育精品民宿150家,发展乡村旅居度假游。强化景区景点市场化运作,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康养旅游度假区、森林康养基地、乡村休闲旅游带、精品民宿、露营基地、农家乐等旅游资源,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公司运营、分层利益分配”的方式,统一运营模式、服务标准和消费价格,让经营主体从零散化、高风险、低利润向集团化、低风险、高效益转型,切实增强县内旅游资源集群效应。要加大旅游环线建设力度,按照全域旅游的功能布局,立足各县的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全市旅游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