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3期/工作思考/内容详情

服务导向下基层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 实施路径

作者:陈 静发布时间:2023-06-30 16:15 来源: 【字体: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推进档案事业创新发展,须找准定位、提升服务水平、主动深化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动力转换。

一、基层档案工作创新瓶颈

精细化模式和创新思维的悖论。档案事业是谋求精细化、标准化,注重细节和日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培养创新思维和鼓励创新上存在矛盾和天生短板。

被动化服务带来的内生动力不足。基层档案部门在抓服务时多立足档案利用,开发偏向从简单入手,在考虑社会效益、历史文化影响等方面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

温水式管理欠缺激发干部创新环境。档案工作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很多工作难以以具体时效来约束,从事档案工作经常有一句话“认真的天天干也干不完”,干部“狼性”思维和成果宣传自豪的意识培养欠缺。

二、基层档案工作创新为什么要以“服务”为纲

保管与服务的权重。创新以“服务”为纲,并不是忽视“保管”,而是要以“服务”视角打通保管与社会的交流面,让保管的资源具有先后次序、活力和流动性。

信息化与服务的抉择。如果说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创新的“术”的话,“服务”就是档案工作创新的“法”。信息化更像是技术手段对档案工作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服务视角是让档案工作全方位紧跟经济社会发展。

三、基层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

紧跟中心大局推动“调速”。主动迎接安康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期,打开大门办事业,从后援转而渗透到经济发展的一线,从事后掌握转为事前研判,增强档案对经济发展的反应灵敏度。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研判机制,定期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活动信息,及时捕捉党委、政府所思、所想、所盼。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坚持一事一攻坚,细化前期对接、中期介入、后期总结完善的措施。推动档案资源有效互动。坚持以档案资源互动为最终目的,前期注重档案资源挖掘,后期要注重重大事项档案的收集。

紧密围绕民生推动“扩容”。民生档案涉及婚姻、教学、就业、社保、住房、健康等各个方面,与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越来越密切,是最广泛的档案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档案工作把以人为本贯穿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重要方向,将依法接收、提前接收、主动接收等管理制度向民生档案倾斜,设立民生档案资源专库,整合本馆民生档案资源,强化民生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大机关单位民生相关业务系统监测,及时建立业务数据管理制度,对出现信息迁移、系统换代等情况的,要引导机关单位对民生数据进行整体移交。

融入文化血液推动“提质”。挖掘档案的文化属性,打造档案文化精品既是档案部门的“必答题”,也是档案工作的“加分项”。首先要有融入的“资本”,加大历史文化档案项目支持,大力开展历史文化专题档案采集收集工作,基层档案部门尤其要围绕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大力扩充乡村特色档案资源库,加大重要宗谱、名人、民俗、传统建筑等特色档案整体建档。其次要打好“组合拳”,抓好历史文化档案开发策划,加大与文化系统、协会组织沟通交流,共同举办具有行业影响力或社会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活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推进现代管理实现“塑身”。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媒介,多形式、多渠道拓展服务方式,实现档案工作服务由被动、单一、封闭型向主动、多元化、开放型的服务方式的转变。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以数字化对档案工作进行“塑身”,让档案工作“摇身一变”,成为能够资源实时流动、广泛传播、便捷服务的高能、高效传播者。档案现代化管理,须分清主次和轻重,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群众需求高的档案资源,应一步到位,大力推动档案从产生到归档的全程电子化归档。

打造复合人才推动“应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复合型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工作适应新形势要求紧迫之举。引导干部队伍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政治学习,增进交流沟通,接受实践历练,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消极依赖的思想,勇于在工作中开拓思路、打破枷锁。要注重对干部的关怀和激励,让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广大干部生活上能安的下心,工作上的沉得住气,营造鼓励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大环境。

(作者单位:汉滨区城镇建设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