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2期/调查研究/内容详情

安康市工业经济调研报告

作者:张志群发布时间:2023-04-18 10:15 来源: 【字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奋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后疫情时期恢复增长稳中见韧,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4亿元,同比增长8.2%,进入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量质齐升。“6+3”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一批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带动下,富硒食品、装备制造、秦巴医药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斐然,依托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新兴产业打造的“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中国电子线束产业新基地”发展愿景已具雏形,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未来产业破局起势。工业招商有声有色,足迹遍布国内大中城市,近年来累计招引项目700余个,多次得到省市有关领导表扬肯定,“特色产品展示+招商项目推介”做法被省政府发文推广。创新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0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北医大创建全市首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宝利机械等3家企业获得军工资质认证,睿智建材等3户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普瑞达电梯入选陕西省第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非公占比连续八年排名全省第一。

(二)园区承载全面提升。聚焦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导向,构筑了11个省级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雁阵体系,其中8个被列入全省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安康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实现“六连升”。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61.1平方公里,建成24.1平方公里,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40亿元,亩均产值77.56万元、亩均税收6.71万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47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474户,吸纳就业10.8万人。安康“建设标准化厂房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提名叫响,多个地市前来考察学习。

(三)信息化突破发展。通信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市光缆总长14.9万公里,互联网宽带用户103.9万户,基站物理站址7379个,移动电话用户275.6万户,电信业务总额268.27亿元,建成5G基站1739个,光纤和4G网络覆盖至全市所有行政村,5G网络覆盖至全市所有镇办。企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开通上云业务企业2386户,两化融合评估在线注册企业437户,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4户,打造了南水汽配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旬阳尧柏水泥被工信部评定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工业化思维欠缺。有的对“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理解不深,有的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认识片面,久久为功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定力不足。二是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体量不大,全省占比2015年为3.79%,2019年为4.88%,2020年为3.87%,2021年为4%,仅略高于商洛、低于汉中,排省内倒数第二,面临着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考验。三是产业核心支撑不强。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新兴产业“强筋壮骨”进度不快,产业链条短、层次低、配套弱,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附加值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延链补链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四是快速增长难以为继。安康工业过去近20年的高速增长抬高基数后,以现有支撑无法跟上全省步伐。五是项目投资严重不足。项目招商愈加艰难,落地推进不快,大项目、好项目极其缺乏,2022年全市投资过5亿项目仅有16个,与其他地市差距很大。六是要素保障短板突出。安康立地条件差,工业用地价格高,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工人薪资逐年上涨,物流链不完善,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培养难,市场主体信心不振,虽然强力解决了大批“急难愁盼”问题,但企业困难仍然很多,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数量众多。

三、产业发展定位

在深入调研、多轮探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初步谋划提出了全市和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

(一)选准做强市级产业

坚持全市“一盘棋”,突出统筹性、科学性、协调性,既正视短板、直面问题,也看到优势、把握机遇,统筹全市重点产业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布局、高质量发展,形成各区域整体推进、协同发力、高效联动的新局面。做特富硒食品,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克服原料供应不足、标准化水平不高的短板,坚持高端高价定位,重点打造富硒茶、富硒魔芋、休闲食品、预制菜、包装饮用水等产业链。做强新型材料,发挥安康钡盐、矾、铅锌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的优势,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材料、钒材储能、钡盐新材料等产业链。做精装备制造,发挥安康位于川陕鄂渝四大汽车制造基地中心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专用车,提升汽车零部件协同发展水平,做靓特色民用船舶,培育壮大卫浴配件规模。做深秦巴医药,发挥安康道地药材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提升现有企业经营水平,加快向下延伸,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中间体、创新成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做优清洁能源,及早实施安康水电厂增容改造工程,积极谋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加大华秦储能“光储充”推广应用。做稳纺织丝绸,依托天成丝业等企业开发缫丝、丝绸、服装、礼品和功能性服饰,力促西北纺织服装城项目尽快建成投用。做新电子线束、毛玩文创等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地区迭代升级产业,建设西北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区。

(二)布局提升县域产业

引导汉滨区培育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旬阳市培育富硒食品、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汉阴县培育新材料、富硒食品、电子线束三大主导产业,石泉县培育富硒食品(预制菜)、丝绸纺织、汽车零部件、电子线束四大主导产业,宁陕县培育森林食品、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紫阳县培育富硒食品、秦巴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并优先发展富硒茶和富硒水产业集群,岚皋县培育富硒食品(魔芋)、包装饮用水、通用设备(阀门)三大主导产业,平利县培育新型材料、富硒茶、绞股蓝三大主导产业,镇坪县培育中药材加工、富硒食品、清洁能源三大主导产业,白河县培育医药化工、木瓜加工、服饰轻工三大主导产业,安康高新区培育先进储能、电子信息、秦巴医药、先进制造四大百亿级重点产业集群,恒口示范区培育毛玩文创、先进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力争形成特色鲜明的县域工业产业。

四、工作建议

(一)全力打基础稳增长。着力营造良好生态,集成要素配置,精细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深化联企帮扶成效,提升涉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加强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指导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滚动收集交办企业问题,支持企业扩产拓销提效,力促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完善分类培育企业入规机制,加大规上后备企业跟踪服务,帮扶退库企业重新返库,壮大在库企业盘子。 

(二)全力抓项目增动能。继续紧盯政策谋划项目、聚焦产业生成项目、补短强弱储备项目,不断提升项目谋划的广度、深度、厚度。深化开放招商工作机制,坚持“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模式,精准实施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等形式多样招商,招引一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工业项目接续落地。完善全流程全要素服务保障机制,靶向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兑现招商承诺,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三)全力抓产业促提升。强化“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四链”联动,持续“绘谱(精细绘制‘一图五单’)、聚核(精心培育壮大链主)、塑链(精准延链补链强链)、织网(精进优化产业生态)”,积极嵌入省级重点产业链,靠前推进9条涉工市级重点产业链,加快提升产业链吸附力、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落实“双碳”战略,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改造提升,落细节能降耗举措,不断提升绿色安全水平。

(四)全力抓园区强承载。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要素聚集、引领发展、承接招商的主承载,紧扣硬件完善、软件优良、特色突出要求,引导资源要素倾斜引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配套设施,做好特色专业园区及智慧园区创建、标准化厂房建设、要素配套补短等重点工作。加大存量厂房储备和盘活调剂,落实“标准地”集成化管理,及时“腾笼换鸟”。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继续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对投入产出进行综合评价,倒逼产业转型。

(五)全力抓创新提质量。继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引导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启动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聚力打造“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源,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支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工业精品。深入开展新产品开发、质量对标、品牌建设等活动,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全力抓融合促赋能。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问题,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上云星级评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基地、进园区、进集群,打造推广一批“5G+工业互联网”产线级、车间级典型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数字蝶变”。

〔作者系安康市工信局(国资委)局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