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2期/调查研究/内容详情

推进安康智慧农业发展的难点与建议 ——基于对安康涉农经营主体问卷调查的分析

作者:李凤竹发布时间:2023-04-18 10:15 来源: 【字体:

智慧农业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等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从当前看,智慧农业是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重要方式。从未来看,智慧农业是解决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是推动智慧农业实践的主力军和先行者,在安康智慧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对涉农生产经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聚焦安康智慧农业发展的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和问卷资料分析

(一)调研抽样的基本情况

2022年5—6月对旬阳、汉阴、平利、汉滨的165家涉农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经营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1.对智慧农业的知晓率

 

2.对智慧农业优势的认可度

 

3.智慧农业技术的采用情况

 

4.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推进安康智慧农业发展的难点

(一)智慧农业发展缺少系统规划

一是安康智慧农业发展缺少系统规划,尚未建立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致使智慧农业基础建设和资金筹集缺乏有效衔接、应用技术推广不能形成规模化体系、项目落实和产业融合脱节、农产品物流配送和涉农经营主体缺乏整体的战略性合作。二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政府认为智慧农业建设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事,是信息产业部门的事,划归工信局负责。工信局对我市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5G创新发展作出了相应的行动计划,但该计划不够全面,农业信息只停留在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生产环节上,企业间信息无法实现互通、农业信息无法实现多产业数据共享。很显然,相关部门对智慧农业认知不够全面,认为智慧农业即农业生产+互联网。因此,即便建设了智慧农业或者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大屏,也是展示的意义大于实际效用。

(二)智慧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

一是土地分散在农户手里很难连片。土地不集中,耕田、灌溉等费时又费力,导致发展智慧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而且,安康的涉农经营主体大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二是产业链没有“链”起来。安康本土涉农企业在产品供需互动、技术合作开发、新品推广应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多以单打独斗的生产销售为主,互相模仿、缺乏创新,导致同质化竞争、市场碎片化等问题,不利于构建链群协作体系和良好的竞争生态。很多龙头企业上下游本地配套少。虽然不少中小企业互为上下游,但链内循环和链间互动不够。而且,政府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时,往往是哪家企业有名气就找哪家、哪个项目投资大就盯哪个,不管项目是否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不注重“链”接关系,最终收效不理想。

(三)智慧农业发展的政府引导与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对智慧农业的宣传和技术培训不足,影响了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智慧化转型的进程。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的了解不够深入,不确定采用智慧农业技术是否能带来较大的收益,认为智慧农业离自己比较遥远,不敢去尝试。二是政府用于智慧农业项目补贴的资金有限,对相关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的帮扶力度较低。智慧农业的投资成本高,后期维管费用大、收益慢,大多涉农生产经营主体难以承受资金压力,投资建设智慧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很多项目由于后续资金不足导致失败。

(四)智慧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普遍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能够掌握智慧农业技术,熟练运用设备、系统、平台的人员。调研发现,有企业即使购买了智慧农业相关设备,但是存在明显的不用或不会用的问题,数据实时更新及准确率与实际情况有差距。比如,茶叶对于土壤要求酸度在4.0—6.5之间(酸性),而智能监测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却与之相差甚远,如果土壤是屏幕上显示的酸度,茶叶早都死掉了。同时,也显现出重建设轻使用的尴尬现象,部分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投入资金购买相关设备是因为智慧农业处于风口,容易成为政绩工程,但在实际指导农户和服务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存在明显欠缺。

三、推进安康智慧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构建智慧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是政府要重视智慧农业系统规划。围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目标和要求,制定符合安康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政策资源,形成有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从安康农业发展的特色出发,合理规划智慧农业的应用与布局,建立一个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一体的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不同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农业生产和销售信息输入平台,为农产品销售开拓新的途径,促进涉农生产经营主体融入到物联网平台中,逐步推进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立。

(二)聚力改善智慧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条件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园。其次要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耕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地块进行整合,实行连片规划,为智慧农业项目打造大平台。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建设智慧农业试点项目,构建示范工程、打造高规格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提升安康智慧农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二是整合涉农资金和资源,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瓶颈问题,构建、优化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瞄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招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优势互补,把产业链真正“链”起来,更好推动安康产业发展。

(三)大力做好智慧农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一是加大智慧农业宣传力度,搭建多渠道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智慧农业和技术指导信息,吸引涉农生产经营主体接受和参与智慧农业建设;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融资渠道。智慧农业耗资大,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智慧农业的财政支持及贷款、税收等优惠力度,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进来,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投入保障,在加强刚性约束管理的前提下,引导农业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智慧农业建设,实现合作共赢;三是立足安康农业生产特点,加大农业机械优惠政策,做好配套设施和服务,让农户不仅买的起,更要用的好。

(四)倾力培养和激励复合型智慧农业人才

一是由政府牵头,推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智慧农业课程和建立实习平台,并支持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定向培养惠农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助推智慧农业发展,通过校企联合的模式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安康涉农企业实施与推广。二是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专员培训工程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设计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促进传统农民向符合智慧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农人”转型。三是通过直接补贴的形式提高智慧农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完善农业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鼓励应用型人才“沉下去”,为进一步开展基层推广示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安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