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保持国内大局稳定对于各级政府来讲责任重、压力大。石泉县着力构建“大信访、大稳定”信访工作格局,妥善化解群众矛盾的事近年来层出不穷,公众安全感调查满意率达93.7%,位居全省16位。
单打独斗不如聚指成拳
新的形势决定了必须将信访工作置于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来审视和把握。石泉县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就信访案件解决信访问题无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味杜绝上访,不疏通民意诉求通道更是“饮鸩止渴”,贻害无穷。为此,该县决定扩展原有信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由中间环节的办信接访向源头预防和“事要解决”上延伸,形成对信访问题进行全程控管的工作体系,同时把信访工作由单一的行政职能变成由党委政府同时来抓,通过整合力量,使信访工作由信访部门“单打独斗”向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转变。
信访工作思路的调整引发了信访机构的调整和改革,2007年初,县委设立群众工作部,与信访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赋予其转送交办权、督促检查权、指导协调权、直接调查权、情况通报权、责任追究建议权。
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在全县15个乡镇统一设置群众工作站,主抓群众工作,化解群众矛盾,县、乡、村三级群众信访工作网络被石泉县称之为“信访机构一条线”。
石泉县还在信访工作中提出了“调处一次成”的目标。建立起信访、综治、司法、维稳“四位一体”的信访维稳运行机制,综合运用行政调处、司法调处、综合调处、社会救助等多种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
今年,又在信访大厅试行“一站式”接访工作,选择群众上访数量较大的县直部门进驻信访接待大厅,旨在按照“一个门对外、一站式受理、一个单位负责”的“一条龙服务”方式,使群众来访事件一次性解决。
胸有成竹必须未雨绸缪
饶峰镇兴华村村支书李武龙告诉记者,几年来,村上一件重要的事务是向镇政府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表”。李武龙说,对于可能存在的引发上访的倾向和苗头,都在向上级政府汇报的内容之列。
类似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现在在石泉全县形成了一种联动机制,石泉县要求村组(社区)每10天排查一次,乡镇(部门)每半月排查一次,县每月排查一次,逐层上报排查结果,建立排查化解台账。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或信访联席会每两个月要对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进行一次汇集研判,并逐一落实化解措施。
信访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石泉县将工作方向放在了“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上。用县政法委书记李平的话说:“事后处理不如事前预防,当前这个时期,矛盾、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果不把它找出来,就会由小到大,由大到难,信访工作要做好,就要将矛盾消解在萌芽,化解在无形”。
石泉县在政府决策中引入了“风险评估制度”,明确提出得不到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和拥护,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事情不能做,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劳民伤财的事不能做,论证不足,准备不充分,预案不完善,容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不能做。
为了将矛盾排查工作切实抓出成效,石泉县还经常性开展大规模集中排查活动。仅2008年,石泉县就先后开展了“千人入户查民情解民忧”活动,对一些重点上访户、老上访户、缠访户安排党员“逐一结对交友活动”,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210件,调处化解1158件,化解率在95.7%以上。
倾情化怨促成从上到下
化解群众矛盾,单靠群众来找不行,更要走出去,沉下去,主动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石泉县决定从各级领导开始做起,果断提出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
石泉县《关于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利用2个工作日接访或下访、约访群众,重点接待疑难信访问题,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月利用3个工作日重点处理分管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利用8个工作日,县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利用5个工作日解决本乡镇、本部门的信访突出问题。
接访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工作分工,以及接待的时间、地点、形式,应从方便群众出发向社会公示。同时要求广大接访下访干部必须做到耐心、冷静、全面倾听上访群众倾诉,真心尊重上访群众的权利和诉求,并诚心协调,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予合理解释。
对中、省、市交办的信访案件,乡镇、部门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案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分管职能确定包案领导,包案领导全程参与案件的调查、协调和处理,实行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五包”责任制,直至“案结事了”。
领导下访、包案拉近了干群距离,也使一批信访积案和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据统计,2008年,石泉县县级领导干部累计接待下访群众2400多人次,落实解决突出信访问题310件,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今年以来,已成功办结中省市立案督办的32起信访案件的31件,一件正在办理之中,达到了“案结事了、息访息诉”。
以民为本方能釜底抽薪
石泉县构建“大信访、大稳定”信访工作格局中,坚持在加快发展与社会稳定间寻找平衡点,始终突出第一要务,始终致力加快发展,确保群众安定富裕。
石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但由此导致的“留守人员”、“留守儿童”问题却不容忽视。2008年,鉴于石泉县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加之大量劳务输出,剩下老弱妇孺办事不便。石泉县启动了“群众事情代办制”,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们的证件办理,生育审批,户口转迁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可直接交由镇干部代为办理。便民服务中心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集中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县先后近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将成为社会稳定一大隐患。石泉县及时派出三路人马考察劳务市场,举办返乡创业项目推介会、大型劳务招聘洽谈活动,促使返乡农民工再次成功输出。同时,对手续全程代办、减少创业成本、减轻创业人员负担、加大信贷扶持、实行税费优惠、奖励补贴和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全民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近年来,石泉县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安全饮水、扶贫助残、住房保障等“十大民生工程”;启动了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不仅解决了大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更从根本上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石泉县荣获全省“争先进位”一等奖,2008年获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3%,10余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