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301期/综合调研/内容详情

加快完善工业园区标准化配套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志群 王 东发布时间:2023-02-28 10:55 来源: 【字体:

产业(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也是要素聚集、企业聚连、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我市工业用地空间较为紧张,发展要素相对薄弱,纵向比,全市各产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建成超过49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园企业户数接近3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60%。但横向和发达地区和省内部分兄弟市相比,我市部分产业(工业)园区功能配套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的满足入园企业发展需要,亟待提升园区建设管理和设施配套水平。

一、全市工业园区标准化配套情况

按照省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有关要求,全市“一县一区”整合提升后现有11个各类开发区(园区),加上恒口示范区工业园区作为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予以保留,本次标准化产业园区评价范围覆盖各县(市、区)、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在内的12个产业(工业)园区。调研组对照《评价标准》涉及的园区规划布局(10分)、园区基础配套设施(40分)、投入产出效益(10分)、安全环保设施(15分)、园区智慧管理平台(5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20分)六个方面予以逐项复核并赋分,得分85分以上的园区有6个,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康高新区、旬阳高新区、平利经开区、石泉经开区、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和汉阴经开区,评定为标准化产业园区;得分75-84之间的园区分别是:岚皋六口工业园区、恒口示范区工业产业园、白河县两河工业集中区、紫阳县产业园区和宁陕县工业园区,评定为基础性产业园区,得分低于75分的园区为镇坪县飞地环保产业园区,评定为巩固提升类产业园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衔接不够,发展空间趋紧。部分园区规划编制的系统性、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不强,没有突出县域特色,错位发展不够,园区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等问题。紫阳县、白河县、镇坪县等县区园区规划时效性较差,宁陕县工业园区整体规划中安全环保等相关章节内容不完善,安康高新区、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镇坪县飞地环保产业园等园区编制园区总规时没有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部分县区采用“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客观上增加了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成本。月河川道地区以外的园区受空间规划和用地指标限制,普遍存在着工业用地储备不足,园区发展空间趋紧的现实难题。

(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工业园区前期基础设施等各项投入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无法完全满足园区建设需求,加之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系统性不强,从而导致我市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例如在厂房建设方面,部分园区厂房规划布局、建设标准、配套设施和贯彻“三同时”不够完善,厂房建设与主导产业和拟招引的项目精准匹配不够。

(三)公共服务配套不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薄弱。除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外,大多数园区内住宿、食堂、公共活动中心、商超、医疗、教育等生活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受制于园区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所限,大部分园区除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之外的其它生产性服务机构亟待健全完善。大部分园区均尚未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已建成的三家智慧园区平台仅具备简单的安全监管功能,环保和公共管理功能开发不足,企业和数据上云不够,没有做到智联、互联、物联,真正的智慧园区尚在起步建设阶段。

(四)体制机制不顺,管理效能不高。除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汉滨五里工业集中区外,其余园区管理力量较为薄弱,镇坪县飞地环保产业园区没有成立园区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应人员编制。我市原有各工业园区虽然已经按照省市“一县一区”原则实施优化整合,但岚皋县、镇坪县、宁陕县、白河县相关园区仍未实施实质化整合,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虽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国有园区平台公司,除安康高新区、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等部分园区之外,其余园区平台公司大多仅承担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职能,投融资、产业运营和综合服务职能发挥不足。

三、工作建议

(一)坚持多规衔接,提升园区规划。各园区要按照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原则,突出“转、改、带”,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进一步修编优化园区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并应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与市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多规衔接。科学确定2-3个特色主导产业,建立规划配套落实机制,持续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各园区要狠抓“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大力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狠抓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建立完善土地、标准化厂房产出效益倒逼机制和入园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将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产出、综合容积率等指标纳入工业项目土地(厂房)出让前置要求,优化提升资源要素配置利用效率。

(二)坚持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各园区要结合实际,成立并持续做大园区发展基金规模,抢抓专项债政策机遇,并采用政府投资、委托代建、合作共建、企业自建、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等多种建设模式,规范有序推广PPPEPC、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EOD等融资建设模式,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完善提升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建议每个园区至少动态储备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以上,确保招引项目随时“拎包入驻”。

(三)坚持完善配套,提升服务能力。各园区应根据需要,逐步配套完善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停车充电、幼儿托育、医疗卫生等生活设施建设,全面满足园区业主和入园职工的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积极发展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创新孵化、大数据中心、人才广告等服务,立足实际做好建成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强化各项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服务功能,打造产城融合新区新形象。

(四)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管理效能。各园区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创新推进“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职能。“管委会”作为园区的管理机构,承担园区政策规划、行政审批、经济社会事务等行政管理职能,要注重做好与有关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公司”作为园区建设发展的市场主体,要加快向综合资源配置平台转型,加快土地、厂房等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和非营利性公益资产剥离,提升信用评级,积极承担园区的融资开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园区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高效运转的园区管理运营体制。各县(市、区)要持续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为入园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环境最优看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集聚的高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作者单位: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张志群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东系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