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和谐新风沐山乡

    作者:屈晓红 邓立海 时间:2005-05-26 10:24 来源:平利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碧水青山环绕着希望的田野,茂林翠竹掩映着徽派农庄。在省级文明村平利县龙头村.附近十里八村的姑娘出嫁,都要让迎亲的车队从这里绕一下,为的是录一个好镜头。不仅因为这里富裕,更因为这里环境整洁。这是平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发展绘就的新画卷。

    绿化美化进万家 生态家园换新颜

    走近平利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碧水码头墙,秀山绿树映山庄”的江南水乡画面.农家庭院洁净有序,做饭用沼气,天天可洗澡,娱乐有去处…从去年春天开始,全县广泛开展“绿化美化进万家活动,并把其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具体措施充分展示女娲故里的精神风貌。
    县城以创建省级卫生城为目标,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整治。清理陈旧户外宣传标语及广告牌l60余处,拆除占道经营、乱搭滥建建筑1800多平方米。新正街沿线按照统一风格实施“穿衣戴帽”’、“美化亮化”。加大垃圾清扫清运次数,加大行道树管护与补植,划定车辆停放地点,清除河道障碍及垃圾400余吨。以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院、义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发动居民在房前夏后植树种草,在阳台摆放花木,大力营造优美宜人的生话空间。
    农村以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以百里生态经济长廓为轴线,重点抓好城关、长安等重点集镇的绿化、美化,亮化,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号召农户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栽植种竹,并按照徽派建筑风格大力实施五改三建,推广沼气等新型能源,营适良好人居环境。群众自发制定了《村规民约》,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兽乱跑的“五乱”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人们关爱绿色、美化环境的意识正在悄然兴起。

    公民道德进万家 春风化雨润心田

    步入党政机关及窗口单位,在醒目的位置您都可以看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建设提示牌。2004年是“勤俭建设年”,2005年是“诚信服务年”,“诚信平利”演讲赛,“争做诚实守信平利人”文艺晚会,“公民道德与诚信建设”知识竞赛,诚信建设犹如一缕清风扑面而来。
    “我文明平利文明,我诚信平利诚信,我美丽平利美丽”。“文明连着你我他,和谐社会靠大家”。一条条充满温馨的手机短信在平利互相传送。日前,县文明办组织开展了以“告别低俗,走向文明"为主题的文明短信征集活动,每天都会收到近百条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短信.人们在参与中启迪着思想,净化着心灵。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人才,千万个家庭塑造成一个民族,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而带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全县上下以为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为重点,广泛开展了"争当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创建活动,推出一批"五好家庭"和"教子有方好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真正还校园一方净土,留师生一片宁静。

    科技文化进万家 惠泽万民乐陶陶

    在一阵锣鼓声中,普济寺村村民陈明朋将"双文明户"的牌子高高兴兴地挂在家门口,他对前来恭贺的乡亲们说到:“有了这牌子,以后农家乐生意更红火。像他这样的”双文明户、“科技示范户"全县已有400多户.美化生活环境,学习科学技术,发展绿化产业的热潮正在广大农村形成.
    为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县上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科技知识,解决农户在种、养、加过程 中遇到 的技术问题,力争每个农户掌握1到2项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大户带动作用,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全县粮经作物品种良种入户率达100%,配套先进栽培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县委县政府组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支援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城乡共建、企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变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这“三扎根”,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
    实施“绿化美化进万、公民首先进万家、科技文化进万家”活动,开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让群众在“和谐平利”建设中得到 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新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胡一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