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农”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的重点在基层。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创新、提升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龙头带动”作用尤其重要。石泉县通过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统筹推进,扎实深入地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真正让基层明确了发展思路、奋斗方向和工作重点,激发了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激情,达到了“帮民富、促增收、壮强县、大突破”的目的。
合理划标准,准确定档次,科学做规划。早在2004年,该县创造性地开展了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动态管理活动,把全县202个村级党组织划分为“整建村”、“创建村”、“五好村”和“红旗村”四类,分类定标准,分层提要求,实行动态管理。2009年全省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石泉县这一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生动实践恰好是先期进行探路,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县乘势而上,大胆创新,继续深化活动内涵,根据制定的《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方案》,依据对村级组织现状、党员干部结构、主导产业规模、社会事业发展等相关标准划分和调查摸底情况,把村级党组织划分为“贫困村”、“温饱村”、“小康村”和“示范村”四个级别,又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将“贫困村”、“温饱村”和“小康村”各划分为二个档次,由低到高依次晋档升级。要求在2008年年底全县共有130个贫困村、70个温饱村、2个小康村的基础上,加大村级的创建达标力度,力争到2012年实现全县示范村达到30个、小康村达到139个、温饱村达到33个的规划目标。
建增收台帐,抓富民项目,求发展实效。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化”的要求,为把工作落实在项目上,把增收落实在产业上,该县科学编制了《农民增收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推行户调查、村统计、乡汇总、县分析的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民增收台帐、产业发展台账和劳动力资源库;建立完善了横向到产业、到项目、到部门,纵向到乡镇、村组、到农户的农民增收坐标体系;规划了蚕桑强村、畜牧强村、城郊农业村、旅游专业村、特色种养村等“一村一品”发展类型。首抓蚕桑产业。坚持走大户强村之路,实行桑园围绕大户建、政策围绕大户扶、科技围绕大户推、部门围绕大户帮,通过县上抓示范,乡镇抓强村,部门扶大户和对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立台账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的具体措施,保障了蚕桑产业的突破发展。全县新发展桑枝食用菌858万袋,发种养蚕9.03万张,净增1万张,创历史最好水平,引进天新丝绸、鎏金蚕家纺等5家茧丝加工企业,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做大生猪产业。坚持规模化发展方向,以强村大户、一村一品为重点,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圈舍、疫病防控和龙头企业建设。全县新发展万头养猪场7个,生猪饲养量达到25.3万头。做实劳务经济。通过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扩张总量四篇文章和整合“阳光工程”、“ 雨露工程”、“温暖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就业覆盖面。目前已实现转移劳动力4.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8万人。做优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水产、茶叶、中药材以及名优瓜果、花卉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创业就业、产业联动和人口分布,加快了二三产业发展。总之,全县各村按照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年度打算开展工作,目标更明确,任务更清晰,“抓手”更坚实,时限更紧迫,责任更重大。
突出和谐主题,强化保障措施,激发工作活力。该县通过强化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待遇保障、环境保障等,让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开展更为务实、有效。为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该县成立了组织保障和农村工作两个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为了创造良好的“升级晋档”工作环境,推行了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汇报会制度和党建工作专项检查制度。同时大力转变乡镇职能,切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对乡镇干部实行全员培训,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努力提升乡镇干部引领和服务“三农”发展能力。
按照“在职提待遇、离职有保障、干好有重奖、能者有前途”的工作思路,采取“足额预算村级运转经费,合理确定村干部补贴标准,大幅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误工补贴最低不少于3000元,最高可达2.5万元;对任职20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干部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贴;全县每年评选30名优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实行动态管理;推荐特别优秀的村干部报考乡镇公务员或选聘到乡镇任乡镇长助理;对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实行领导小组内部督办、督查考核办重点督办、纪检组织专项督办的‘三线督办’,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在活动中取得明显成效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除省、市奖励外,县本级分别奖励1万元、5千元和5千元、3千元;对排名前3名的乡镇党委、进位两个以上档次(含)的村级党组织授予先进奖牌,分别奖励3千元、2千元;对当年考核位居全县、本乡镇末位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位居末位进行组织调整”等关爱措施,充分调动了乡镇、村干部抓“升级晋档”工作的积极性。
夯实县直部门和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明确县直各涉农部门 “三联共建”活动任务,采取县级领导联点、科级领导包抓、后备干部驻村、党员结对帮户的办法,统筹协调、合力推进,通过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以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平台,积极争取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资金1.1亿元用于推进“升级晋档”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实施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升级晋档”提供有力支撑。坚持交通建设为“升级晋档”服务,突出抓好通村水泥路建设,积极启动通村路、连户路建设,修产业路、效益路、致富路;深化土地流转,促进集约经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整合农业、水利、民政、扶贫等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民居改造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全县上下形成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工作的良好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