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搭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平台
--—汉阴县建立大学生村官协会、强化村官培养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中、省加强农村基层力量,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首批选调的13名“村官”到村工作以来,为了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实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工作目标,我们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成立了汉阴大学生村官协会组织,通过协会促使大学生村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历练自我搭建了平台和载体。 主要做法 汉阴县共有大学村“村官”13名,分布在7个乡镇的13个村。2009年5月,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汉阴县“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协会”正式成立。几个月来,协会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增强联系沟通,展示自我风采,开展了系列活动,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 (一)准确定位,组建协会。针对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高、工作热情高,农村经验少、社会阅历少”的“两高两少”特点,为了解决大学生村官“想成长不知道如何发展、想干事不知道如何干好事”等问题,把协会的目标定位在“集聚人才、联络交流、扎根基层、共同发展”上。提出“协会”要做自我管理的平台,服务发展的载体,干事创业的纽带,学习交流的桥梁,引导大学生“村官”争当村级干部的新帮手、推动发展的新力量、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基于这一认识,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汉阴县大学生“村官”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班子,同时,成立了“汉阴县大学生“村官”协会临时党支部,采取支部领导、协会搭台、村官“唱戏”、服务发展的方式,引导全体大学生“村官”在各自岗位上干事创业、服务基层。 (二)搭建平台,发挥作用。搭建“培训平台”,促素质提升。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培训制度,规定每年组织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采取县委组织部确定培训课题,乡镇党委轮流组织大学生村官座谈培训会议,经验丰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担任教员的方法,按需培训,提升“村官”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汉阴大学生“村官”QQ群,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工作心得,掌握思想动态,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协会”成立后,已经组织培训3期,5名村干部进行了现身说教,广大“村官”的农村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搭建“管理平台”,促自我约束。明确了协会管理职责、工作任务、培训要求、工作纪律、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内容,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出台《汉阴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细则(试行)》,规定由协会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记录。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列为后备干部,采取交任务、压担子,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印制《汉阴县大学生村官民情日志》,保证每天有工作记载,每月有工作重点,每季度有汇报交流,半年有工作小结,年终有述职报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目标。搭建“服务平台”,促农村发展。搭建“能写”平台。创刊《大学生村官简报》,建立“大学生村官动态”网站专栏,由13名大学生村官轮流担任《简报》编辑,鼓励“村官”多思考、多动笔,提高其理性思考和文字提炼能力。搭建“能讲”平台。每次座谈会、培训会由1名村官主持,选择部分村官进行交流,增强其语言表达和协调沟通能力。搭建“能干”平台。鼓励大学生“村官”争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利益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上下联络的信息员,提高大学生村“村官”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协会”先后组织了永宁乡仁河村龙寨沟拓展训练活动、平梁镇长坝村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涧池镇洞河村暑期义务支教活动,选调生与大学生“村官”座谈及联谊等10余次活动,共帮扶贫困学生10名,提供学习用具10套,辅导学生110人。 (三)加强引导,提供支持。部领导主动参加“协会”组织的大型活动,确定1名干部负责“大学生村官协会”的联系和指导工作,为每名村官订购了一套《兴村三十六计》培训光碟。选择离城区近、环境好的城关镇龙岭村为村官“协会”活动阵地,按“五有”标准(即有牌子、有制度、有桌椅、有办公用品、有专人管理)建立起规范的活动场所,使大学生“村官”有了自己的“家”。采取“三个一点”,即县管党费拨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协会会员交一点的办法,积极帮助协会解决资金难题。县管党费拨付1万元用于协会启动,涧池镇洞河村支部书记刘修勇主动为“协会”捐款2000元,确保了“协会”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县委组织部定期积极听取“协会”工作汇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促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初步成效 大学生村官“协会”的成立,让分散的大学生“村官”有了自己的“家”,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有了诉求表达的载体,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是形成了团队精神。大学生村官“协会”,把分散的村官个体,凝结成干事创业的集体,既培养了“村官”们的团队精神,又增强了协作意识。协会会长、平梁镇长坝村支部书记助理李甲林说:“以前很多时候是有想法没办法,现在好了,大家是一个集体,有困难同解决、有事情同商量,一人实现不了的事大家共同干”。涧池镇洞河村村主任助理方家林说:“我一直在想独立完成一件出色的工作,赢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协会成立后,大家帮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在洞河村开办的暑期中小学生免费辅导培训班上,由于村官们都当成自己的事,学生由当初报名的20多人迅速增加到70人,受到村民的赞许和好评。 二是增长了工作才干。大学生“村官”协会,树立了“村官”扎根基层的信心,实现了“村官”由莘莘学子到基层干部的蜕变。很多村官都有共同的感受,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感觉难以融进农村。“协会”的成立,使广大“村官”的工作方向明了、思路清了、信心足了,对农村工作也不再陌生。安合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蒋宇浩刚到村时,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和群众也有距离,在“协会”的帮助下,他积极参与 “十天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如今,已成为支部书记得力助手,得到群众认可。 三是赢得了群众信任。大学生村官“协会”,让村官们找到了位置,由“配角”逐步变成了“主人”。“协会”成立后,一件件实事好事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大学生村官逐渐为广大村民所接受、所欢迎。城关镇龙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云平在“协会”的启发下,开办4岁以下留守儿童学前班,帮助村委会组建“龙岭喜庆农家花鼓队”,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平梁镇长坝村村官李甲林和村两委一班人跑项目找资金,带领村民致富,“七.一”被支部全体党员推荐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镇党委的表彰。 启示思考 大学生村官“协会”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人才难留住”等问题,给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成立大学生村官协会,弥补了各级党组织管理上的“缺位”。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的群体,各级党组织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实际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客观造成了大学生村官管理上的“缺位”。成立大学生村官“协会”,实现了由单一的村级平面管理模式向县、乡、村、协会四级立体交叉管理模式的转变,使管理更加直接,信息沟通更加便捷, “管、育、用”更加紧密,达到了协会日常管理考核与组织年终考核有机互补,促进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成立大学生村官协会,增强了村官发挥作用的集约效应。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望值高,但常常难以进入角色、难以发挥作用。通过成立“村官”协会,发挥集体的智慧,凝聚集体的力量,变“单打独斗”为“集体作战”,形成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合力,实现了“集聚人才、联络交流、扎根基层、共同发展”的目标,使大学生村官的集约效应最大化,成为了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不可低估的新生力量。 ——成立大学生村官协会,激发了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广大农村有广阔的空间,有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也适合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在这里磨练和创业。大学生“村官”协会,架起了“村官”之间沟通的桥梁,激发了他们的工作潜能,让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懂得了“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的道理,促使了他们摆正心态,认清形势,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大展身手,挥洒青春。同时,也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干部管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