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小满过后,一场微雨,温润着平利县城。团团雾气把整个县城镶嵌在层层山峦之间,犹如一幅色彩亮丽的水墨画,不禁让人靠近、观赏.....
规划先行“定盘子”
“科学规划,是构建城市格局,摆布城市业态,决定城市未来的关键。建好县城,就必须让规划走在前列、落在实处。”这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达成的共识。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平利立足资源禀赋,严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线”,以创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以“中国最美乡村、陕南经济强县、山水园林县城”为定位,按照“开发西区、疏解中区、提升东区、改造老区”的县城思路,将县城作为景区打造,修订完善县城建设详规,在规划中融入全域旅游理念,科学制定城市天际轮廓线和色彩专项规划。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努力把群众的需求刻在蓝图上,把蓝图上的愿景与幸福落在平利这方沃土上。
小县城,大规划。在科学规划定位的基础上,平利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立足实际、科学定位,优化提升“一轴六区”功能布局,集中展现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水中、交相辉映的山水园林县城魅力。
项目为要“装里子”
“原来我们小区,到晚上就像‘摸黑’,现在好了,楼变新了、灯变亮了、路变平了。”家住胡家庄的张女士自豪地说。
近年来,平利把民生项目作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先后完成了桃子坪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通了城市的“肠梗阻”和“断头路”;逐步推进古城墙、老县政府门楼修缮,茶文化街、夜市街、特色餐饮街和民俗风情街,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城市记忆。
基础设施大量投入,为平利城市承载力提升不断增加砝码。
老农贸市场拆迁、女娲农贸市场规范运营,新正街、五峰路等8条雨污管网及道路提等改造,城区主次街道实现沥青化和雨污分流,30公里滨河休闲步道等系列项目相继建成,为平利“外树形象、内聚人气”增添了“内力”。与此同时,平利加快发展产城融合,搭建产业承载平台,持续推进省级经开区以及杨家梁、陈家坝、汽车站等片区综合开发,“以业建城、以城兴业、产城一体、同兴共荣”的发展格局已初见锥形。
今年以来,该县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布局了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设施和开发建设等4类25个项目,预计政府类投资15.5亿元,可拉动社会投资18.58亿元,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建设。
精细管理“提面子”
群众期盼与城市建设紧紧相连。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基础上,平利县下足“绣花”功,一针一线绘织出县城整洁有序、内涵丰富的新颜值。
坚持把精细管理作为县城建设的核心,突出“三管三治”,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力量,分片区、分类别,把违法建设、停车秩序等多类城市的细节管理到位。畅通执法机制,实行定岗执勤、机动巡查、应急响应、集中整治的执法模式,不断夯实城区各单位环境卫生“门前四包”责任,推行“街长”制,进一步充实综合执法人员,保障环卫经费,提高了执法人员路面见勤率和管事率,县城的运转效能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县城路通了,群众心顺了。坚持把最好的公共服务惠及给人民,最大限度开发停车资源,对县城“一横两纵”干道车辆实行禁停,建成公共停车场4处、新增车位606个,拟建5处地下停车场和智慧停车管理等正在加快推进,群众民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平利正以踔厉奋发、接续奋斗的精气神,朝着“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四宜”县城悄然嬗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平利县:“体验式”监督 护航营商环境[ 05-30 ]
下一篇:平利冲刺“双过半”实现稳增长[ 06-02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