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女娲故里:东风劲吹扬征帆 破解难题谋发展

    ——平利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综述

    作者:蔡汝平 时间:2009-08-11 08:44 来源:平利县委学习实践办 字号: 打印



    盛夏时节,走进地处陕南秦楚边关的女娲故里,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一片片阡陌纵横的产业园,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美景连绵,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和谐富裕的新农村画卷。
    沐浴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和风细雨,在秦头楚尾这片神奇而美好的土地上,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政治信念,都在悄悄的发生着“基因突变”。一切都无不启示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冲锋号角中,平利正沿着科学理性的轨道阔步前进。
    巧借东风扬征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平利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早在2003年,县委就立足平利县情,确立了以“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为支撑的“生态立县”战略。经过近七年的实践,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取得了“‘十五’陕西县域经济增长最快县”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的两面旗帜之一,2007年度被评为“全省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先进县”和“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2008年度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进位前十县”之一。
    我们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决问题,为各级党员干部醒神、洗脑、壮胆、鼓劲,以谋求平利突破发展和科学发展”县委书记何邦军说。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出特色、见成效,平利早看手、早安排,从去年11月上旬开始,县委组成3个调研组,下乡村、进企业、入基层、访群众,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340条,为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活动中,县委书记何帮军、县长吴平带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人士欢聚一堂,共谈平利发展大计。该县勇于创新,灵活载体,从学习实践活动伊始,就坚持把融入群众性、领导带头示范性、注重实效性、体现实践性贯穿始终,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精读一本书、进行一次专题辅导、撰写一篇调研文章、剖析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一次解放思想讨论专题发言、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六个一”活动;在县直机关中开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机关建设“三服务一促进”活动,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争当吴祥义式创业先锋”活动。采取全员集中轮训、成立宣讲团、领导带头专题辅导、电教学习、健全学习制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征文和学习测试“七项措施”,集中轮训达7场次,对49个部门1200余名党员进行了培训,巡回宣讲15场次,启动了“党委书记上党课”活动,20多位县级领导和40余位科级领导带头做了专题辅导报告。同时,通过实行部门包村、抓点示范、选派百名优秀干部包抓重点企业和产业大户等举措,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给山乡带来的新变化,给人民带来的新实惠。县人劳局在全县深入开展就业富民、社保惠民、维权安民“三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县公安局广泛开展民警驻村驻企活动,组织民警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神”。   
    固强补弱显实效
    干部作风更实了,为民服务的意识更浓了,这是平利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的一个缩影。在分析评议阶段,平利县严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审核检查、群众评议“三关”,确保分析检查报告质量高、针对性强、群众满意。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实行“四不通过、两把关”制度;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四不召开”制度。在四大班子中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对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实行每周工作提示制度,在县级党员领导中建立了挂点联系制度,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一片朝气蓬勃。按照“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的要求,该县坚持把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贯穿活动全过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梳理了关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干部作风四个方面10个主要问题,一一落实责任,逐项进行解决。老县镇作为市县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乡镇,围绕工业经济发展难题,不断优化措施、优质服务,新引建企业4家,实现了全镇工业产值过亿元的目标;县财政局在全县12个乡镇启动“组财民理乡代管”,并纳入会计核算;县民政局上半年下拨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5万元,对全县2686名五保、1500名复退军人和4000名农村贫困群众统一缴费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县人劳局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建立“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上半年累计劳务输出3.9万人。活动中,县人劳局长吴代强把为民办实事放在第一位,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余件,利用在西安开会的空隙,联系解决了12名企业离休干部的多年遗留问题,受到群众的联名致信赞扬。同时,平利县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低谷,大打翻身仗,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282人,超额完成市下达217人的任务,创历史最好水平。
    破解难题谋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最终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基于这种认识,平利县党员干部一手抓学习实践活动,一手抓当前经济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活、事业兴、社会稳、势头强的喜人局面。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该县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抢抓“危”中之 “机”,全力破解发展难题。面对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的严峻现实,县委、县政府把2009年确定为“全民创业年”,成立了劳务经济协会,制订并完善了《农民增收五年规划》,迅速形成政府鼓励、社会支持、市场调节、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今年以来,新增个体工商户347户、私营企业27家,新增就业岗位1140个。充分利用“西洽会”、“龙舟节”和平利“茶之旅”文化节等招商平台,借“鸡”生蛋,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1.8亿元,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7亿元。为解决农村贷款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的意见》,在长安镇选择3个村进行试点,3个村增加农民贷款1200万元,开创了此项改革的先河,成为全省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县。“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特色独具的陕南徽派建筑,让平利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面耀眼的旗帜,被省、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走进平利县,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这是袁纯清省长视察平利县新农村建设时发出的由衷感慨。同时,中央党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撰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利实践》经验汇编,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唯一公开发行的专题调研材料。
    手持彩练当空舞,科学发展绘新图。在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吹拂下,平利县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6月底,全县GDP预计完成8亿元,累计完财政收入6045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元,同比分别增长14.5%、46.7%、23.7%、17.6%,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双过半”,平利县域经济社会正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kxfz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