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我市扩大森林资源构筑生态屏障纪实

    山青林茂美安康

    作者:张德顺 时间:2009-07-16 09:07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安康因山青而瞩目,因水秀而闻名。勤劳智慧的安康人民,全力倾注治山兴山、造林护林和封山育林,呵护了汉江秀丽的水质,如今的安康,其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居于全省前列,汉江安康段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全年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气达360天。在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均享誉着“山青、水绿、天蓝”这一盛名。

     

    生态基础建设 靠的是“林大头”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绿色作为生态的基本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充当着“排头兵”。历史上安康曾以林茂粮丰而著称。明清中叶由于灾荒和社会动乱,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和关中贫民大量涌入,刀耕火种,毁林开荒,使森林遭受了严重破坏。
    建国后,党和国家对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业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使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和增长。但后期又因种种原因,特别是“大炼钢铁”、“文革”和“三线建设”三次大的森林破坏,使森林锐减,植被退化,灾 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83年“7.31”特大洪水冲毁安康老城,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708.2万亩,造成粮食年际波动2亿公斤,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无情的灾害,迫使人们反思,各级林业部门居安思危,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从生态基础建设入手,从源头治理起步,大力开展造林育林和荒山绿化,进一步加快对全市生态脆弱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一起上,造管并重,封育结合,使生态“创伤”得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由“七五”期间1185.8万亩增加到“八五”期间1383.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3.6%提升到39.2%。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从“十五”初期到“十一五”中期,全市每年造林以80万亩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累计完成造林育林571万亩,至此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955.2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八五”末期的39.2%一举提升到现在的55.4%,净增16.2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林业的发展,改变了安康的环境面貌。如今河水清澈,且流量剧增,空气清新,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