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武文罡同志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公开目录: 安政通报
    索引号 719776475/2021-124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年10月19日
    文号 安政通报第三十九期 公开日期: 2021-10-19 14:55
    有效性 有效

    武文罡同志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年10月1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基础工程、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牢牢扭住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对于助力安康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讲六个方面意见:

      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安康如期实现了全域脱贫目标,历史性地摆脱了绝对贫困,在开启新生活、新奋斗、新篇章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坚实基础。
      一是抓好政策衔接过渡。党中央、国务院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们要用足用好“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政策机遇,认真研究梳理上级政策措施,对照国家层面“1+32”顶层设计和省上22份贯彻落实文件31项政策,逐项对照、逐条细化。要落实好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政策规定,明确要求、压紧责任、跟踪督办,确保过渡期政策全面落地生效。要主动加强对上汇报衔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以考核争先、业务争优为目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分头负责、加强沟通,确保上级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问题困难客观真实反映到位、亮点成绩实事求是汇报到位。
      二是对标补短强化监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防止在薄弱环节出问题。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要求,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分类资助,统筹农村危房改造、租赁补贴措施落地,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维护。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将“三类对象”全部纳入监测体系,高度警惕因灾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充分发挥“四支队伍”和大数据监测平台作用,推广应用“321”基层治理模式等成熟经验,建立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返贫致贫线索发现机制,做到责任网格化、监测信息化、帮扶靶向化,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三是动态清零防止返贫。防止返贫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区别对待、精准施策。对收入有差距的要落实产业扶持、帮助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劳务输出等措施;对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要及时落实大病救治、医疗救助等帮扶措施;对家庭困难学生就学要继续给予政策资助;对认定为特殊困难人员的要依规落实农村低保或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对暂时陷入生活困难的要及时给予临时性专项救助;对因灾倒房或出现住房困难的要落实应急救灾和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切实保障住房安全;对因灾损毁的供水工程、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要及时抢修恢复,把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是扎实抓好后续扶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着力解决好“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问题。要积极配建新社区工厂和特色农业园区,依托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民熟悉的农业生产方式,创造机会促进搬迁群众就业。要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由人社部门牵头,结合搬迁群众特征,因人施培、因人施教,强化技能培训针对性,增强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要持续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严格执行易地搬迁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积极创造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生活便捷的社区环境,100户以上搬迁社区要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确保搬迁群众安下身、放下心、扎下根。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高质量产业集群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安康乡村产业发展力度大、效果好,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不长、聚合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需要逐一进行研究破解。
      一是突出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要着力构建县域经济发展“1+N”的“首位产业”引领融合发展格局,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村、建设一批以地域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聚镇、打造一批集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主业突出、多元支撑”的区域性高质量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1340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壮大“农业园区承载、龙头企业牵头、专业合作互助、农户紧密跟进”的农村产业联合体系。深入实施“百园航母、千园提升”工程,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全面提升种养业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园区到村全覆盖,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二是延展产业链条,强化发展内生动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对安康而言,要立足一产、培育二产、扩大三产,凸显富硒、有机等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融合发展。要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多条从高标准生产基地到领军型经营主体、从关键性技术支撑到高效率流通平台、从高价值地域品牌到全方位拓展销售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要聚焦支柱产业制定实施企业梯队培养计划,选好链主企业、壮大骨干龙头,实行“链长+专班+服务团队+政策包”定向扶持,以企业发展支撑产业升级。要大力扶持招引一批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精深加工,推进综合利用,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实现基地在村、加工在镇、销售在外、增收在户。
      三是培育特色品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打造特色农业品牌,能够稳定农产品消费群体和市场份额,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挖掘富硒资源,培育打造区域共用品牌,集中力量发展富硒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包装饮用水等特色产业,走“大品牌引领”之路,兼顾小众特色产品和品牌培育,加大促销推介力度,持续提升安康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充分挖掘秦巴山区道地药材资源,大力扶持、积极引进制药和保健品制造企业,发挥绞股蓝、白芨、杜仲、天麻等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药剂和品牌保健产品。要充分利用特定生态资源,强化品种品质管理,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争取更多产品取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断提高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四是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致富一方的绿色产业。我们要强化景区景点建设,根据乡村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资源禀赋,在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附近、交通要道沿线,串珠式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内涵、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景区,打造一系列乡村旅游聚集带。要强化旅游产品开发,用好文化名镇、传统村落、非遗小镇、非遗工坊文化内涵,策划提升“必到必游”精品旅游线路,持续举办油菜花节、庖汤会、长街宴等民俗体验和节事活动,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要强化服务品质提升,持续完善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设施配套,引入前沿理念和优质主体加快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持续加大旅游服务标准化推广力度,提供优质贴心服务,以特色和品质提升乡村旅游生命力。
      五是健全流通体系,推动电子商务赋能。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商行业的较快发展,让安康绞股蓝、黑木耳等许多农产品走出大山,也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从中受益。我们要继续推进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主体,扩大末端网点布局,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用好“扶贫832平台”“扶贫空间”等平台载体,全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效能。要深化“互联网+”行动,促进涉农企业与电商企业、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加快完善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宽带网络提速,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以电商技能培训促进农户变农商、农民变网红。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批批发市场、仓储冷库、快递分拣中心等设施,畅通循环通道,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以销售促生产、带基地、保增收。

      第三,稳步实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乡村建设、塑造良性互动的城乡关系,是人才、土地、资本要素双向流动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
      一是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先行。要按照省委、省政府“乡村建设规划年”要求,年底前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分类布局。要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按照聚集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实施分类规划,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充分考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保留乡村特色,不搞一刀切。要注重村容整体风貌塑造和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特色民居保护修缮,厉行节约、量力而行,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拆大建。
      二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基础。要认真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和畅通工程,加大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力度,推动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支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农村地区网点设施布局。要完善农村供水管网设施,优化农村供水格局,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网络信号扩标提面、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升力度,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全力推进灾后筹建各项工作,尽快完成水毁道路、管网、房屋等恢复重建,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三是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要在前期工作成效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梯次推进,推动乡村“面子”“里子”再提升。要全面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保持村庄院落干净整洁。要狠抓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推动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快普及卫生厕所。要持续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五美庭院”建设,打造幸福美丽健康家园。
      四是推行公共资源紧密共享。公共服务是乡村发展的明显的短板,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就要在公共资源紧密共享上下功夫。要积极探索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行集团化办学、管理资源共享、师资力量融合、远程教育配套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促进均衡发展。要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联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县级医院与镇卫生院共建机制,加大分级和远程诊疗力度,改善村卫生室条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要持续深化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着力绿化美化乡村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突出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扩大农膜回收试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立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防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村。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绿化和农村点亮,建设有地域特色的绿化景观,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要健全完善农村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第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着力推动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在共同富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农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一是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农村土地确权成果运用,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探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出让,促进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土地流转型、土地入股型、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激发农村建设和经营活力。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林地、宅基地流转,稳妥实施“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破解搬迁群众居住地、户籍地“两地管理”难题,推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模式,实现两地兼顾、责权利对等。
      二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要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协会,探索推广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要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股权等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要不断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大力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充分分享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收益。
      三是引导就地就近就业。要持续壮大以新社区工厂为依托的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饰织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要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采取政府组织培训、企业自主培养、典型示范引领、返乡人才招引等方式,打造一批与安康主导产业相适应,以茶叶制作、食品加工、车缝工等为代表的产业工人队伍,形成产业扩张与就业提升良性互动。要着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组织人力资源企业“进镇入村”,发挥村级劳务扶贫公司作用,培育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农村群众在县域、市域内就近转移就业。
      四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要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办经营实体,采取集体直接经营、“社企”合作、“社社”合作等方式拓展多元经营。要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探索建立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按规定强化财税、用地、金融政策扶持,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财务公开,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大力倡导文明乡风

      乡村治理有效,必须坚持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相促进、相统一。
      一是用自治激发能动性。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动化解矛盾问题。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依法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强化依法立规、以规治村。要持续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鼓励群众在村级事务中参与决策、参与监督,持续调动群众依法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用法治强化约束性。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创新线上线下宣传载体,巩固提升普法宣传成效。要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乡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巩固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要完善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治理农业农村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基层服务和治理水平。
      三是用德治塑立导向性。伦理道德是引导社会风气和凝聚人心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是乡村治理的灵魂。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农民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以孝义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优秀家风家训,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孝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要巩固提升“新民风”扶贫扶志“安康经验”,围绕“诚孝俭勤和”五字新风持续破解陈规陋习,不断优化“一约四会”、乡贤治理、道德评议等,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繁荣乡村公共文化,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发展乡贤队伍,引进新村民和乡村建设团队参与,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第六,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有序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抓实抓在当下,也要有一往无前的使命感稳扎稳打稳中有进,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力推动落地。
      一是强化学习。要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高度,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要认真研究国家顶层设计文件和省上配套政策,真正学懂弄通吃透,理解掌握到位。要对标先进,主动到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地区学经验、找措施,及时把市内成功经验总结好、推广好。
      二是试点先行。加快推进“一县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努力打造一批以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为代表的示范样板,率先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取得突破。要把握差异化、突出借鉴性,有产业潜力的地区要引入企业、依靠市场,重在改善基础条件的地区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试点经验要及时向同类型乡村地区推广复制。
      三是凝聚力量。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确保财政、用地、科技、金融等政策在安康落地生效,促进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政策执行到位。要全面加强市级工作指导,夯实行业部门工作责任、县级主体责任、镇村落实责任和中省市县帮扶力量帮扶责任,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市场营销队伍、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市县具体政策配套,凝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坚强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让我们铆足干劲、再接再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康落地见效、开花结果,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公文PDF原件:安政通报第三十九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