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市财政局:全力保障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18 09:38 来源:市财政局 【字体: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将我市等27个市(区、州)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是陕西省唯一一个被命名的地市。

  近年来,安康市财政局秉持科学统筹财政投入的原则,紧紧围绕创建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加大争取力度,统筹安排谋划,保障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创建期间,市县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创建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1.5亿元,全市累计投入创建经费14.59亿元。与陕南三地市比较,近三年来我市文化传媒支出增长水平第一,增长绝对值占第二位。

  一是深入调研,主动作为,支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2017年12月,我市成功申报第四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如何结合安康实际,如何保障按时创建成功?财政部门不等不靠,通过对宝鸡、渭南、铜川等兄弟地市成功创建工作的深度调研,提出了财政部门的建议和支持方向。提出创建工作应该从安康实际出发,将国家标准和本地实际相结合,走安康特色的创建之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利用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立足现有公共资源的加大整合利用,多渠道筹措创建资金,加大文化事业费的统计,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的工作思路,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按照此工作思路开展支持创建工作。

  二是统筹资金,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投入。三年来,财政部门通过债券、预算、争取中省支持等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安康博物馆、安康科技馆、非遗馆、汉江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安康体育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成使用,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完成改造提升,改扩建县区“两馆一院”25个,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总量达到30个,建成“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34个、村史馆5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构建起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文化设施体系网络。

  三是强化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了市县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区;全力保障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6个示范镇,32个村(社区)创建,为429个村(社区)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逐步完善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推动“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正式运行,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持续推进,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每千人拥有面积达33.29平方米,超过本省平均水平(25.53平方米)30.39%。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切实将公共文化的服务功能落实到群众日常生活中。

  四是落实各级补助资金,保证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免费开放。近三年来,财政共投入免费开放各级博物馆、文化馆(站)、群艺馆、体育馆(场)、24小时阅读吧资金8350万元,为全面实施免费开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时支持文化交流发展活动,举办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各级文艺团体演出近万场。支持汉江龙舟节系列活动、两届“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旅游联动活动和“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高峰论坛。积极支持百姓大舞台、文化大讲堂、文化大展览服务平台,打造“文化小康行动”“开笔启智”“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等特色活动。

  五是发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作用,助力改善文化民生。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施汉江大剧院市场化运营、安康美术馆政企共建等一批服务项目。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政府购买文化(演出)服务资金8200万元,推进每年“一镇5场、一村1场”公共演出服务;农村及社区公益电影全市每年坚持放映22000余场,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实在在提升了基层群众幸福指数。支持《闹热村的热闹事》登上省级舞台,并获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六是设立专项资金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展财政资金引领引导作用,吸引和集聚社会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2017年起每年设立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突出扶持重点,强化市场取向,加强统筹协调,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补助,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导我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深化改革创新,示范引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