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让中医“国粹”之花更加艳丽

    作者:王元辉 王能锋 时间:2009-06-12 09:50 来源:旬阳县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3月中旬,国家验收组对旬阳县创建工作进行了评审验收,4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旬阳县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同时获此殊荣的陕西仅有两个县。
    旬阳县把农村中医建设做为实施民生工程、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以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水平。
    培养人才队伍。三年中,旬阳县多种渠道筹措资金2200余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外省大学毕业中医药人才10名,培训乡村医生12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到99%。对中医脱产进修人员实行工资全额保障,在职学习报销学费,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研究理论知识,先后有24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32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目前,该县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23个,4 个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28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业务科室,有中医药技术人员241人;村卫生室376个,乡村医生379人,其中中医人员230人,能西会中人员116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91%。
    健全服务网络。旬阳健全了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网络体系。被命名为“二甲”的县中医院,拥有中医药人员41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63.07%;有中医门诊一级临床科室12个、二级科室7个、中医专科2个;自主研发了乙肝喜、半夏瓜蒌薤白汤等一批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中医药协定处方。28个乡镇卫生院都设有中医科室,中医门诊量均占本院门诊量的30%以上。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对中医药治疗率达40%以上。在延伸“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传统美德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病人的良好形象。
    发展产业基地。旬阳境内野生药材品种达496种,常年产药的骨干品种120多个,引为人工种植的有40余种,黄姜、丹参、附子、黄芩、枣皮等被定为国家级生产基地,远销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旬阳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药、水、游”战略,建立了中药材协会以及黄姜、金银花、青蒿等10余个专业种植协会,重点培育了科威生化公司、恒源生化公司、天玉金银花饮品公司、新森林中药材经贸中心等一批骨干企业。黄姜优良品种选育、皂素清洁化生产、黄姜淀粉提取等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对黄姜、金银花深加工正在进行科研攻关。该县被确定为“全国黄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国家薯蓣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全县上下呈现出中西医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wang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