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政协提案 > 正文内容
    标题 关于重视家庭教育夯实社区管理责任的建议
    编号 14 办理部门 市妇联、市教体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邹成燕 签发日期 2020-08-05 10:30 发布日期 2020-08-06 11:30 类别 A
    正文

    “天下之本在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高度概括。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把公民文明素养提升和家庭教育工作推向了前台。很多地方疫情的传染,都是

    以家庭为单位蔓延开来。

        一、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市地处秦巴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村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劳务大军纷纷开出,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其稳定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务输出大军中60%以上人员都已为人父母,家庭教育缺失、5(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0的窘境破解当务之急; “后搬迁时代”,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农民变居民的过程中,生活习惯、理念跟进、文化融入等阵痛时时考验着新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调研,

    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主要存在“六个不到位”问题:

        1.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调研发现,对于家庭教育大部分家长一脸茫然。提及教育,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

    学校的事,给足生活费,其他的就不闻不问。

        2.家长素养不到位。家长素质的高、低与家庭教育的优劣息息相关。父母自身素质一方面体现在文化层次上,城区家长高中以上文化占60 %,农村家长高中以上文化不足40%  ;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上,简单、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还普遍存在。同时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

    现象相当普遍。

        3.家校互动不到位。我市家校互动情况并不乐观。一是绝大多数家长不主动与学校联系。二是家校互动除一年一度

    或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外,缺乏有效的平台和载体。

        4.政府投入不到位。据了解,在家庭教育财政专项经费列支我市目前尚属空白。2017年,市妇联争取省妇儿民生项目在安康学院成立了市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但目前只有机构,尚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5.社区管理跟进不到位。随着后移民搬迁时代的到来,移民搬迁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移民搬迁社区管理工作大部分停留在“对上迎接各类填表和检查,对下仅掌握家庭人口数量、是否外出务工等基本数据信息”,而在农民变居民的习惯转变上、融入现代化生活的观念更新上、社区居民文明素养提升上、新型社区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上都存在大量的空白。而这部分工作的开展,绝大部分需要以家庭为单位,以教育为根本。

         6.社会氛围不到位。家风、家训、家教一度成为我市新民风建设的亮点和抓手,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成为一种奋进的精神力量。但请恕直言,家风、家训、家教的传承和推进,并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机制保障,更没有推而广之,社会效益非常有限。

        二、建议和对策

        家庭教育因为是以家庭为单位,且对象是独立的成年人,其分散性、流动性、无强制约束性,是困扰家庭教育工作有效推进的最大障碍。参照和借鉴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建议:    

        1.对于广大农村,建议:依托村委会、移民搬迁社区或集中安置点,加强社区管理职能,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对镇村重要指标考核体系。社区要定期开展以卫生习惯、健康常识、文明素养、道德修养、法律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讲座。同时加强对本村、本社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引导,鼓励家长们就近就业,减少留守儿童、事实孤儿数量。

         2.对于城镇,建议:在集镇、县城以及中心城区,依托中小学校现有的教育阵地,成立家庭教育学校,各办事处(居委会)是其责任主体,承担管理职责,各学校有共建的义务。家长学校实行开放式授课,定期向社会公布培训讲座时间内容,家长可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的参加学习培训,不受学区限制。

         3.关于师资力量,建议:家庭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家庭教育专家库。另一方面,依托有资质、社会反馈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实行订单式购买服务。同时,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志愿服务队,作为家庭教育师资力量的有力补充。

         4.关于工作保障,建议: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的管理、研究、落实和考核,将家庭教育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其次,要制定出台翔实工作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夯实部门责任。

    回复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视家庭教育夯实社区管理责任的建议”收悉,现就教育方面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国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家校共育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协调促进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市教体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切实夯实组织基础,始终坚持把家校共育为加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妇联成立安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遴选组建全市家庭教育专家委员会,促进和保障家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创建家长学校,组建家委会,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丰富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广泛开展家校联系双向互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亲子游戏、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密切家校联系,通过举办咨询座谈、参观开放等活动,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学校也向家长通报学校各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要求,让家长及时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在校期间动态,争取家长的主动支持,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巡讲活动,联合市妇联举办“家庭教育大家谈”系列活动,举办分享交流会、家庭教育沙龙,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省市家庭教育专家针对初中和小学家长分别开展家庭教育专场报告会,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解答疑问,指导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各学校还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传承良好家风、家规,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时间节点,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学校体育艺术节、大型庆典、社会实践、学生毕业典礼等活动,学生和家长既是观摩者,更是参与者,培养家长与孩子互相交流,增进感情。

    三是拓宽渠道,全面加强家校共育专兼职队伍建设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家庭教育工作内容纳入校园长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校本研修的内容,通过培训、工作交流等方式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家教队伍,不断提高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能力。联合市妇联组建市级家庭教育专家库和讲师团,广泛吸收理论层次较高、研究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富有教子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家长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同时,发挥家长优势,挖掘教育资源。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结合学校课程设置,采取家长委员会遴选推荐的方式,聘请一批家长助教,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选取不同的主题,不定期开展消防、食品卫生、道路安全、法制、科技、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既提高了家长家校共育参与度,也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知识覆盖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主动作为,开拓创新,规范建章立制,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长委员会和家校联系制度,积极与妇联等部门加强配合和深度协作,推动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机构,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工作的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