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架从西安起飞的南航波音737客机呼啸而来,安康富强机场通航指日可待。
看!浪花四溅中,安岚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正式合龙,年底通车有望。
尝!汩汩流淌的“龙王泉”清冽甘甜,从汉滨首家复工企业到年产30万吨富硒水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安康青莲公司对未来信心满满。
赞!贫困户张远满成为了岚皋县佐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睦邻之家”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全县和他一样在家门口社区工厂务工的30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从汉水之滨到秦岭腹地,从新兴产业到基础设施,从受疫情影响全面停工到逐步复工复产,安康的经济引擎正发出隆隆轰鸣声。
护航项目建设 力促经济恢复性增长
“起吊!”7月29日,随着一声令下,安岚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正式合龙。此桥作为安岚高速公路项目“两桥三隧”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历时23个月的建设,克服了水毁、疫情等诸多客观困难,顺利实现了江汉刚构桥全幅合龙,标志着汉江刚构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为确保2020年底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安岚高速是全省第一个复工复产的重大项目,受到了交通部的肯定,它的建成对安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陕西高速建设集团安岚项目管理处副处长何晓华说。
7月23日上午,在全市第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上,包括“旬阳县树脂新材料”在内的109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总投资149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57亿元。截至7月底,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7.3%,安康机场圆满完成飞行校验,平镇、安岚、宁石高速公路快速推进,西康高铁开工准备工作全面就绪。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9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新增投资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30户,无不见证着我市经济克难而上的宝贵韧性。
扩大开放招商 增强发展核心动力
在巴山腹地,安岚高速公路项目在沟壑桥隧中一米米延伸;同样在大山深处的平镇高速亦在紧张施工,预计8月底建成通车。这两条高速公路的贯通,必将成为当地群众走向小康的希望和跨越式发展的引擎。
这是“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的最好呈现,除了一以贯之,我市扎实推进交通和物流体系基础建设,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齐头并进,陆路、水运、航空多种交通方式协同发展,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优势逐步彰显,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这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实现我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不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也对我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江家安如是说。
开放招商是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安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安康作为汉江经济带上的物流节点城市,物流运输能力影响着未来的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勇于担当作为,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社区工厂为抓手,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引进毛绒玩具、针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学、研”一体化的行业龙头,把合作的机遇全面转化为发展的成效。
肩负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双重责任的安康,追赶超越的步伐从未止步。记者在高新区采访期间,强烈感受到“园区承载、产业集群、规模经营、绿色循环”发展路径的精彩实践。在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业园,鑫卓青科技等4家企业已建成投产,智能耳机、充电宝等科技产品每天源源不断从这里发出,一个集智能、科技、信息、金融、总部经济为一体的专业化园区正在加速形成;而位于秦岭大道附近的安康正大制药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顶着烈日追赶进度,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300人以上。
项目引擎持续加力 书写追赶超越新奇迹
远眺正在建设的安康体育馆,宛如浮云流动而飘逸,煞是壮观。作为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竞赛场地,安康体育馆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施工,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又一新的地标建筑。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压力与风险挑战,我市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换挡提质、积势蓄能”,第20届龙舟节、美食节、富硒食品博览会、石泉省级经开区招商大会等活动如期举办。全市新增规上文化企业25家,规上文化企业总数达到158家,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58.9亿元,同比增长25.7%,文化产业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此外,我市全面落实支持三产服务业与激活市场消费系列措施,线上线下联动促进消费回暖,组织推动全市举办网红直播活动116场,直播带货1972万元。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8.8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4.3亿元,增长7.4%。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民生、就业、脱贫等底线指标保持稳定,电力、信贷、开放招商等先行指标呈现回暖趋势,经济发展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异常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全委干部将按照“定位要高、目光要远、双脚要勤、举措要实、班子要和、劲头要足”24字要求,团结一心、不辱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学生赶考的状态,志在必得的心态,知难向难、克难破难,勇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