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文件 > 正文内容

安康市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0-2051959 发布日期 2020-03-19 17:10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安康市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字体: 分享:
  2019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省、市实施方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法治政府建设保障坚强有力。
  一是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并研究新形势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紧紧围绕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制定了《安康市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具体责任,为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基础。根据《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将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创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国示范市,以单项示范创建引领法治政府整体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是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细化法治建设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明确了依法行政、执法监督、普法宣传等方面工作任务,逐条逐项分解细化到县区和部门,确保创建工作目标、内容、措施落实落细。积极配合省委依法治省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和综合督察,扎实开展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通过整改不断提升法治建设进程。
  三是大力提升干部法治水平。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市委理论中心组、市政府党组组织开展集中学法5次,组织全市近千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全省在线学法用法考试,我市学法参考率在全省获评优秀格次。修订完善《安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集中学法4次。将宪法法律法规纳入安康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讲座,全市领导干部法治水平有效提升。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着力构建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坚决贯彻营商环境法治化理念,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和“五大特色行动”,着力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营商环境八大突破工程的意见》《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实施方案》《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安康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方案》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有利于经商办企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全市营商环境逐步改善。
  二是着力推进政务集中审批工作。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市、县区行政审批部门“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市级首批94项行政许可事项完成划转。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企业网络申办渠道,推行1个工作日办结制,推动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实现一般登记类型5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4个工作日内办结、查封及异议登记即来即办。探索实施工程建设领域集成式审批,采取多证合一、多图联审、统一告知,提高办证效率。全市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办理时限由442个工作日减到181个工作日,社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办理时限由392个工作日减至159个工作日。
  三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编制公布市县两级“最多跑一次”事项5765项,其中市本级460项。依托“陕西政务专递”系统,推行纸质材料和证照批文免费邮寄,全面履行“最多跑一次”承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相结合,梳理147个公共服务类网上办事项目,全面应用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i安康”,实现首批113个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了政务平台“应建全建”、服务事项 “应进全进”。
  四是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印发《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办法》,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率先在白河县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试点并逐步全面试行。2019年,市级各部门完成市场主体抽查检查9265户,监督管理效能进一步规范,逐步形成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五是着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聚焦打造“法治安康”“诚信安康”品牌,以法治政府建设带动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信用安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安康市市级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指导目录》,全市376个部门接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向平台推送信息140万余条。推进政务诚信档案建设,完成市、县两级政务公开承诺信息归集,大力推动政府网站、信用安康门户网站及各部门网站全面公开政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注重用好公共信用评价结果,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级分类监管,对“优中差”不同级别企业差别化对待,不断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三)强化规范管理,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管。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印发《市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第一批)》,明确33个制定主体。修订《安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办法》,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合法性审查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19年,审查规范性文件28件、重大行政决策及涉法文件46件,对县区报备的3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从源头上保障各类合理合法权益。2019年,市政府对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彻底清理,决定继续执行有效文件34件,确定修订文件18件,废止文件5件,明确失效文件6件,确保现行各类规范性文件、规章与中、省相统一。
  二是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推行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着力提高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聘请法律顾问349名,市委、市政府共聘请法律顾问11名,全年提供法律服务78次,决策风险和成本有效降低,决策质量进一步提升。组织律师团队为5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33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或担任法律顾问。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试点,组建安康市非公经济法律服务团,12名律师受聘担任市青创协会法律顾问,为各类青年创业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事务服务。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日常管理、业务培训、考评奖惩等机制,不断促进了法律顾问工作迈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有序推进年度立法工作。围绕当前热点难点和本地实际需要,切实用好地方立法权,《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通过,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认真落实《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争议较大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工作规范》和《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地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的工作规范》,推动我市地方立法工作更加法规化、制度化。严格执行政府规章制定程序相关规定,全年征集政府规章立项建议6项,并拟定有关计划,待地方人大批准后逐步实施。

  (四)规范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加强执法程序制度建设。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若干措施》,成立安康市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并积极开展示范创建,促进各级执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召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力促推了行政执法队伍有效整合、检查层次逐步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目前,汉阴县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全市计划于2020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目标任务。
  三是提升执法人员监管效能。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的通知》,逐步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核、培训考试等管理制度,2019年全市3200余名执法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并取得执法证件。积极推广运用陕西省行政执法监督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各执法单位执法主体信息、委托机构信息、执法人员信息的补充录入,为实现标准统一的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监督管理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探索创新行政执法方式。通过大胆有益的探索,全市一大批行政执法创新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安康市公安机关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省级改造指导意见》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执法制度,智能执法办案辅助管理系统荣获全省公安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执法办案中心规范化建设受到中省领导高度评价。市应急管理局依托“互联网+安全监管”建成了集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应急救援、隐患查治、信息查询于一体的开放化信息平台。市文旅广电局启用网上执法办案系统,案件办理文书和网上录入同步实施,促进了行政执法办案效能提升。

  (五)强化制约监督,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行业部门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督促,着力提升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19年,市政府网站发布各类政务信息17004条,“五公开”专栏主动公开发布信息532条。通过定期培训、季度检查、约谈整改等方式督导县区和部门网站整改存在问题800余次,积极促推政务公开高效便民。
  二是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整合市长信箱、人社、医保、公积金等21条政务热线,持续优化“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作流程,全面建立便民、便企的高效沟通服务平台。“12345”热线全年共接听群众来电 14.7万余件,话务员直接答复10.9万余件,及时应答率100%;转交各承办单位办理3.8万余件,按期回复率98.43 %,群众满意率83.11 %。定期开展领导接话日活动,全年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接听群众来电378件,现场解答117件,形成工单261件,办结261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市“12345”便民服务热线荣膺全国“2019年度卓越管理创新奖”和全国政府服务热线“服务之星奖”。
  三是健全外部监督机制。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健全知情明政制度,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市政府工作情况。2019年全市政府系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45件、市政协提案40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尊重并维护司法监督,积极履行生效裁判,及时落实反馈司法建议。扎实推进行政司法联动,建立健全“两法衔接”,增强防范执法风险、化解行政争议、规范行政行为的合力。

  (六)加强依法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注重推进机构改革后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融合发展,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46件,其中市政府办结24件。市级层面接受行政复议应诉咨询100余次,协助县区和市级部门办理50余件,市政府行政应诉32件,目前无一败诉案件,我市复议应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科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强化人民调解,大力推广旬阳县“三力联调”乡村调解经验,组织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化解和分析研判,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二是积极做好法治便民。全市10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9个镇(办)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82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初步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建成投用。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223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9557人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活动,规范服务标准和流程,以点带面建立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强化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法治幸福感,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
  三是普法工作有声有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计划,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特色法治宣传活动。运用“法治安康”微信、微博公众号编辑发布微信99条、微博275条。持续办好广播普法栏目,全年共制作“与法同行”41期播出123次,圆满完成了“七五”普法中期各项目标任务,安康市被评为陕西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安康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过去一年,我市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及人民群众期待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基层部门单位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保障还不够到位,法治政府建设仍需加力;二是一些干部法治意识较为单薄,少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法治理念培养工作仍需加强。三是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些县区工作不够精准、基础较为薄弱,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创建的力度还需加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20年, 我市将认真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责任,创新举措,强化督促,确保法治政府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我市将在巩固2018年的省级“行政决策示范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促发展。二是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督察。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倒逼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三是做好“七五”终期迎验。严格按照五年规划以及终期检查指导标准,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做好“七五”普法各项工作,查漏补缺,确保顺利通过“七五”普法终期验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