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市委宣传部包抓宁陕县汤坪镇渔湾村略记

    倾注真情为新村

    作者:佚名 时间:2009-01-12 10:37 来源:市委宣传部 字号: 打印

    青山相拥,绿水环绕,白墙青瓦特色民居次第入眼……隆冬时节,宁陕县汤坪镇渔湾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着实让人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变化气息。
    位于宁陕县城南9公里的汤坪镇渔湾村,辖4个村民小组132户471人,2006年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市委宣传部的鼎力帮建下,全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人均纯收入由3年前的1510元增至目前的2405元,净增895元,增长率为59.3%。村党支部书记黄太洲说:“渔湾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基础设施铺平发展道路
    山环水绕形似太极图的渔湾村,谷宽河平、土地肥沃。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勤劳的村民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模式,艰苦耕耘增收的步伐依然缓慢。
      经济要发展,基础是关键。市委宣传部根据村情实际,找准帮建突破口,确定主抓领导和工作人员长期主抓,抽调得力干部到村组调查摸底,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逐年逐项分步实施。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每年年初专门召开部委会,专题研究渔湾村新农村帮建,并多次深入村组农户调研,慰问困难群众,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3年来,直接协调投入资金28万余元,改善渔湾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争取项目投资118.6万元,新修了5.8公里水泥路,通村路覆盖全村;投资18.2万元建设路堤合一工程350米,极大地方便了二组100余户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投资15万余元建成渔背梁步行道815米,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争取建设移动基站一座,总投资70万元,移动信息覆盖全村;投资11万元新建102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方便了群众参与村务活动。投入1万元配备了电脑和农业信息发射系统,定期为群众发布信息。全村45户群众按照“七统一”要求,进行了特色民居改造;新建沼气68口,建绿地花卉700余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如今,走进渔湾村不仅外地人感到眼前一亮,就连本村村民都有万千感慨:飘带般的公路穿村而过,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连着各家各户;清澈涌动的水渠在田野上蜿蜒,碧绿的油菜成为冬季生动的色彩;风格别致的村级活动场所处于村中醒目位置,一座座川西韵味与陕南特色兼具的民居或依山傍水或在翠竹间掩映,勾勒出一幅秦岭腹地独特的新村画卷。

      特色产业挑起增收大梁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而渔湾村却是一派生机融融的景象。白色塑料大棚内鲜嫩油碧,一架架黄瓜蔓上缀满了灿黄的花朵;黑色遮阳网覆盖下的香菇大棚里,一架架排列整齐的食用菌袋上稀密均匀长满了花菇,看上去像是蜡梅盛满枝头。反季节蔬菜和袋装食用菌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依靠特色技术。针对农户的产业发展需求,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科技培训和致富项目进农家活动,还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能手到平利、汉滨参观学习,帮助农户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三年来,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8次,培训人数达1311人次。同时成立了蔬菜技术协会,帮助菜农提高种植水平,扩大产业规模。
      特色技术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推广大棚蔬菜、日光温室等农业新技术,蔬菜种植由2005年底的78户175.3亩增长到现在的110户,面积达到530余亩,亩产值达1.6万元;积极引进食用菌生产新技术,适度发展袋料香菇生产,袋料食用菌已发展到28户26万袋,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扶持有能力的农户,发展盆景花卉、畜牧养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截止2008年底,渔湾村农业总产值达423万元,较三年前的182万元增长132%。

      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村庄
      年末岁首,正值村里一年中最闲的时候,渔湾的村民却农闲人不闲,村级活动场所前不大的广场上,男女老少集聚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年轻的村民走进图书室给自己“充电”,增长致富本领;年长的聚集在一起锻炼身体或吼几嗓子花鼓子,增强身心健康……
      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精心指导渔湾村深入开展“除陋风、树新风”活动,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顺虎在渔湾村调研时提出,创建文明户要抓“三子”,即挣票子、敬老子、抓孩子,改善农村卫生要抓“三口”,即村口、路口、家门口,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村庄。
      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风文明、诚信理念、平安和谐新风进入千家万户。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升降星、文明卫生示范户、文明诚信示范户、科技示范户、敬老模范户、文明和谐家庭等精神文明先进评选活动,2007年创建成为市级文明村。2008年,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图书及书柜,率先在宁陕农村建起了农家书屋。争取体育器材4套,建设了村体育场。实施“电视进万家”项目,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捐赠民间乐器一套,成立了传统乐器队和红白理事会,全村婚、丧、嫁、娶等活动崇尚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倾注真情为新村,用心包抓结硕果。三年来,渔湾村在基础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产业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社会事业上呈现新气象,一个和谐的渔湾新村正向我们走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