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其他信息 > 正文内容

马克思主义在安康的传播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8-2008864 发布日期 2018-10-18 08:57
来源 本站原创
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在安康的传播
【字体: 分享:
  安康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旅日学生。1908年,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在日本创办的《夏声》杂志,曾载文介绍流行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通过报刊介绍和旅外学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安康。旅日学子张仞鸣(安康县籍)毕业于日本明志大学,曾在西安主笔《鼓昕日报》。该报从1920年7月创刊,到1921年4月停刊,连续载文介绍社会主义,如《布尔塞维克主义论》、《俄国联工会之实力》以及李大钊的《各国妇女参政运动》等。尤其是席石生的《布尔塞维克主义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俄国主义运动的历史,称颂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为“万国社会主义史上之奇光异彩”,赞扬十月革命后的苏俄“蒸蒸日上大有一日千里之势,无怪世界惊骇,人人叹赏”,论证“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人类)生存上必要而不可缺之共同天职也。”大量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出生于平利县的廖乾五,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辛亥革命时,他毕业于京师农业学堂。五四运动前后,他在武汉研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还将《资本论》、《马克思学说》、《社会发展史》等书籍送给路经武汉在北京求学的老乡严銮坡。1922年,廖乾五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安康最早在外地加入共产党的党员。 
  对安康旅外学生影响较大的还有《新青年》杂志和进步社团。安康县(现为汉滨区)的雷宝华是少年中国北京总会会员,1917年毕业于天津的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系。曾同李大钊、邓中夏、黄日葵、陈愚生等北京会员一起搞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合影留念。 
  成立于1922年10月的共进社,是旅京陕西青年的政治性社团。目前已知的安康籍共进社社员有北京大学的黄平(安康县人)、燕京大学的易厚庵(石泉县人)、北京医科大学于振瀛(镇坪县人)、上海大学张字六(旬阳县人)。他们都曾是进步活动的参与者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还有出生石泉的陈雨皋,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他读过《共产主义ABC》等进步刊物。曾将中共中央公开出版的《向导》周刊寄回家乡。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平利县爱国青年张进宣等成立“青年策进会”,组织和团结进步青年开展活动。在这期间,安康旅外知识分子中,有十多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实践并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