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主动作为守初心决战脱贫主战场

    作者:董良军 时间:2019-10-28 10:4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康市各级党员干部努力把主题教育的过程转化为决胜贫困的信心和斗志,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切实让老百姓感受到新变化。
      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围绕脱贫攻坚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组织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为领导干部讲“基层故事”105场次,市委主要领导发表3次电视讲话,坚定决战贫困的必胜信念。1042支驻村工作队白天是脱贫攻坚行动队,晚上召开主题教育学习会。向14.9万名党员致信,寄送“红色家书”1.6万余套。市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联系包抓1个深度贫困县,179名县级领导分别包抓168个深度贫困村,168名优秀科级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长。1086名第一书记、4935名驻村工作队员、5.28万名职工干部将使命和担当践行在脱贫战场。
      为破解致贫困局,市级联县区领导每月集中3至5天驻县区解决问题,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决战脱贫摘帽《十六条意见》,全面推广平利县脱贫攻坚总队长制经验做法,汉阴县制定“脱贫摘帽十个一律”工作责任制,石泉县建立联镇县级领导脱贫攻坚风险点研判常态机制。针对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探索实践“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新模式,轮训3276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1044名第一书记,集中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87个,清理144名不合格干部,镇坪率先实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全覆盖;针对驻村帮扶不实等问题,采取“四查四强化”开展专项整治,召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41名,增派市直部门帮扶干部14名;针对群众反映的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建立推广“一社区、一支部、三载体、八中心”的“138”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管理模式;针对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持续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采取村组会、院坝会、恳谈会等方式,提升群众获得感;针对贫困户缺乏资金缺技术等问题,积极探索“支部+X+贫困户”模式,将省级国企“合力团”80%扶贫项目资金倾斜支持168个深度贫困村,每年在市级财政预算专项扶贫资金中单列30%用于支持4个深度贫困县,苏陕扶贫协作和天津对口支援项目资金80%安排用于深度贫困县区和深度贫困村,同时建立“按月报告、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如何真正挖穷根?安康将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在发展“茶叶、畜牧、魔芋、核桃、渔业”五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依据各地资源禀赋,布局了一批木瓜、拐枣等地方特色产业,保留了一批中药材、烤烟等传统产业,新开发了一批乡村游等新兴业态。目前,已经形成229家扶贫龙头企业、891个现代农业园区、2334个专业农业合作社。78245户贫困户与2270个市场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已有53万贫困人口因发展产业而走上致富路。对照“576”脱贫标准,全市贫困户退出的5项指标均已达标,市民风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为全域脱贫摘帽奠定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