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平利县抽调千余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向农民宣讲“全会”精神,在全县迅速掀起活动高潮。干部们一边宣讲一边帮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为村上的发展出谋划策,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创新方式:让理论离群众再近些
宣讲“全会”精神,不能光讲大道理。所以该县县委书记何邦军在宣讲动员大会上要求,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务实、对路、管用”,在帮助村组发展、村民致富上下功夫,多干实事,要让群众爱听、爱参与。
如何让群众积极主动地了解“全会”精神,宣讲干部费了不少心思,集镇、村活动室、田间地头、养蚕大棚、……宣讲干部的身影处处可见,除了座谈会,他们还通过拉家常、编顺口溜等方式吸引群众。
在西河乡高王庙村,宣讲干部们把群众关心的15个问题,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列了出来,农民朋友爱不释手,高兴地说“大伙对三中全会的了解更清晰了”。
在兴隆镇兴隆寨村的宣讲大会上,盛况空前,反响热烈;在八仙镇靛坪村,白天去外村务工不在家的人多,驻村干部就晚上聚集村民,发放宣讲材料,讲解政策内容,受到群众欢迎;在长安镇中坝村,宣讲干部利用每天午饭、晚饭时间通过广播宣讲,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中坝村广播电台……”
互动宣讲:让听民意解民忧更实些
向农民朋友宣讲“全会”精神,就得和他们的身边事儿结合起来,不仅要讲,还要听他们说,怀着满腔热忱,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谋划未来的发展大计。
何书记在动员大会上说:“宣讲活动是我们了解群众,深入实际的一次机会,我们下去不仅要向群众讲,更要带着耳朵听,然后把问题汇总,集中进行解决处理。”
“讲农村的问题,你们身在其中,最有发言权!”宣讲中,干部们总是对群众这样说。
在西河乡老场村,村民王民新的问题还真把宣讲干部难住了。“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群众举双手赞同,但是现在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期限30年不变,我们村新娶的媳妇、新生的娃都暂时分不到地,要是继续延长承包期,他们是不是要一辈子没地了?”
几位宣讲干部诚恳地表示,他们将向有关部门请教,一定会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城关镇龙头村,宣讲干部听群众诉说不便。“土地在流转,那我们流转土地主要用来发展什么产业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
面对一张张朴实的脸孔,宣讲干部一边耐心解答,一边认真记录,并郑重地表示:这些问题我们会认真梳理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肯定都会有合理的解答,请大家放心!正如有的干部所说,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多反映农民的问题,这就是给农民最好的“大礼包”。
吃透政策:让发展的信心更大些
“听了干部的讲解,我们对农村大发展更有信心!”梅子园村村主任黄琴高兴地说。
三中全会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其中的很多政策说到了广大农民的心坎上,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土地流转是啥?简单地说就是让土地集中起来,让会种田、爱种田、又能把田种好的人来种,提高土地效益。以后土地连成了大片片,你的大型收割机、播种机就能在里头自由回旋了……”听了驻村干部这样的讲解,很多农民豁然开朗,不住点头。
“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听了这未来美好蓝图的描绘,农民的喜悦都写在了脸上。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个个好消息,让农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西河乡村村民习明军说,“这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是给咱农民说话的,今后咱农村人就跟城里人一样了。”“听了宣讲,心里头一下子亮堂了,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党的惠民政策,勤劳致富,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抢抓机遇:让西河大发展再快些
一场场宣讲活动,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大地,暖人心脾。全县群众在全会精神的号召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冲天干劲,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迅猛发展。截至目前,通过转包、租赁、入股、拍卖等形式,全县土地累计流转面积5.1万余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8.2%,以茶饮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板块迅速形成,茶饮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成为全省三个重点茶叶基地县之一,被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土地流转使女娲故里焕发勃勃生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引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该县先后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和“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行列,有27个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荣获“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称号。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个农村大发展的定海神针,美丽的平利将会更加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