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八大举措:打造新安康实现新跨越

作者:韦东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体:

本报讯 (记者 韦东)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加快构筑绿色产业新格局,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1月11日结束的全市发展计划工作会议主旨为2004年经济工作指明了进取方向。


会议确定了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08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12.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推出八大举措全力打造新安康实现新跨越。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亿元。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初步确定重点建设工程35个。突出抓好新开工项目,保持重点项目的增长惯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提高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心包装小水电、食品、特色矿产深加工等一批招商项目,力争当年招商签约项目突破100个,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积极争取中省投资,建立跑项目、争投资的激励机制,对重大项目落实建设业主。激活民间资本,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路桥、供水、电站、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充分聚集民间资金。
  (二)突出发展特色工业,加速构建绿色工业群体,全市上下要始终不渝地把工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围绕完成工业增加值16亿元的奋斗目标,突出抓好水电、魔芋、皂素等十大产品生产经营。努力形成中省抓发电、烟草,市直抓医药、丝绸、机械加工重点企业,各县区突出2—3个特色名优产品开发的特色工业建设新格局。加快汉江水电开发,加快中药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着力构建“秦巴药谷”,打造富硒绿色食品品牌,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巩固提升蚕茧丝绸产业,提高蚕茧丝绸产业综合效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新型材料开发。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发展绿色种养业,打造绿色品牌,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增长。
  (四)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生态旅游长廊
  安康旅游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是我市新的产业选择。围绕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工作,打造山水风光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以瀛湖、南宫山、千家坪山水风光游和香溪洞、滨江景观山水园林城市游为重点,精心开辟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大推介宣传力度,扩大安康旅游知名度,打造安康旅游产品品牌。  开发秦巴汉水文化,丰富、拓展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五)加快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抓住省上“两个延伸”机遇,再掀公路建设新高潮。以交通主骨架“两主三横七纵”公路网为目标,加快组织实施“省到市高速化、市到县二级化、县到乡油路化、乡到村砂石化”进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抓好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机遇,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为可持续发展蕴育绿色资源。抓好生态环境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治理城市污染,加强城镇空气、汉江干支流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七)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中、省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责任制,落实保障措施,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提高下岗人员再就业技能,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大举措。把劳务经济当作一个“新产业”做大做强,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
(八)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继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探索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新路子。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广播电视、体育、老龄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