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人工繁殖朱鹮异地野化放归初获成功

    作者:田宁朝 陈圣强 曹陇生 时间:2008-05-05 11:30 来源:宁陕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人工繁殖朱鹮异地野化放归初获成功
    3只小朱鹮在宁陕破壳而出

    科研人员经过近一年的野外跟踪观察,去年在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放归的26只人工繁殖朱鹮,日前有一对朱鹮成功繁育出3只雏鸟。这标志着我国对朱鹮实施的首次异地野化放归实验取得初步成功。
    朱鹮是世界上现存最濒危的鸟类之一,我国经过27年的科研、保护,到目前为止,朱鹮基本摆脱了灭种的危险。去年5月31日,我省将26只人工繁殖的朱鹮个体引入到其历史分布区之一的宁陕。一年来,在放归野外的26只朱鹮中,有6只因生存能力较差,返回宁陕朱鹮保护站饲养基地继续进行野化训练,5只因天敌和自然灾害的侵害而死亡,3只不知去向。其余12只经历去年冬季罕见的大雪考验后,已经适应了野外生存环境,成为第一个由人工繁殖到野外独立生存的朱鹮种群。


    今年2月,12只野外放归朱鹮中编号为0709号的雄性朱鹮与编号为0715号的雌性朱鹮,在宁陕县城关镇朱家嘴村山丘边的一棵20多米高的油松上搭巢筑窝,从3月15日到19日连续产出三枚卵,一个月后3只雏鸟相继破壳而出。为使3只雏鸟拥有足够的营养,朱鹮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巢区周围的水田内进行了投食,确保亲鸟获得足够的食物来源。由于雏鸟没有防范天敌的能力,工作人员还在巢树底下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幼鸟从树上摔下,防止遭到天敌伤害。目前,这3只雏鸟发育良好,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就可离巢独立生活。
    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常秀云说,这对朱鹮的繁育成功,为人工饲养的朱鹮野化放归后回归历史分布地,提供了成功经验,同时也初步建了一个暂时独立的朱鹮基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