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专题文章>政府网站建设 > 正文内容

    监督常态化促政府网站顺应时代需求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9-15 09:43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字号: 打印

      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近期组织开展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并于近日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指出,第二季度,国办信息公开办随机人工抽查各地区和国务院部门政府网站441个,总体合格率96%。但仍存在诸如部分网站管理不到位、一些网站办事服务水平不高、少数网站“我为政府网站找错”渠道不畅通、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有待加强等主要问题。
      对此,《通报》从加大常态化监管力度、提升网站服务水平、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以期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7月印发的《政府网站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有关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不断提高政府在线服务水平。不难看出,《通报》是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寄望于通过继续强化常态化监督,促使政府网站肩负政务公开重任的同时顺应时代需求,争当政务公开“排头兵”。
      政策信号明确,打造高效惠民网上政府
      正所谓事出必有因。之所以国办印发《指引》对政府网站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正是基于此前对全国政府网站情况摸底以及掌握的问题而来。
      早在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部署从2015年3月至12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这为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奠定了基础,也揭露了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此外,在《指引》发布的同年5月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显示,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已达91%,政府网站“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四不”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但仍面临开办关停无序、资源共享难、服务实用性差、安全防护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正是《指引》意在重点加以解决的。
      为此,《指引》对政府网站管理体制、内容功能、发展方向、集约化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规范。根据《指引》要求,到2020年,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政务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网站为支撑,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其目的,正是要引导政府网站朝着开办有序、运行规范、资源集约、信息共享、开放创新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政府网上履职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企业和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2018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已经按季度组织开展了两次全国政府网站抽查。今年5月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通报》显示,第一季度,国办信息公开办随机人工抽查各地区政府网站303个,总体合格率95%。同时,指出政府网站仍存在网站管理不到位、在线服务不便民、互动渠道不畅通、域名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彼时,在工作建议上就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要把“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立足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进一步创新政府网站管理,提升网上服务能力,加快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
      此次《通报》则明确从加大常态化监管力度、提升网站服务水平、加强政务新媒体管理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从政策导向上不难看出,顺应政务公开时代需求,打造高效惠民网上政府,已然被视为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行政效率,实现精准施政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毛寿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国家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用意在于提高政府运作效率,这须依托于一个可共享和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
      毛寿龙认为,伴随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公开等一系列目标的提出和实践,政府完成从传统办公到现代电子网络化运作信息转变的同时,也将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推进政务信息更趋公开透明。这其中,高效惠民的政府网站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在毛寿龙看来,大量的政务信息通过一个开放平台进行社会化整理是未来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这无疑将为政务管理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进一步利好。
      监督机制有助于倒逼政务公开建设要求落地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针对政府网站建设以及政务公开的高效、透明,政策部署上已经尽可能覆盖能够触及的领域,其中共同之处在于,屡次重申要不断强化监督并促其实现常态化。根据《通报》建议,在不断提高自查比例的同时,还要深入开展查遗补漏工作,加强对问题网站的督促整改,确保监管无死角、问题不反弹。此外,还要积极配合机构改革,切实做好相关网站改版、整合、迁移、下线等工作,并及时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中填报完善信息。
      而在政务新媒体方面,显然是对接当前移动通信终端主导下的互联网传播特征,《通报》提出加强政务新媒体内容保障和日常监管,不断提高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质量,努力提升政府在移动端的办事服务能力。
      实际上,这也是《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的明确要求,即通过积极推进现有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接政务公开并加以推广应用,通过促进政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兑现力促政务公开务实高效的目标。此外,《通报》与《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类似,也在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方面明确了诸如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围绕重点领域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围绕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政策解读、围绕社会重大关切加强舆情回应等具体要求。
      可见,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已然成为贯彻执行且确保年度政务公开任务落地的主要载体。对于政务公开的高效透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地方政府和有关参与部门而言,常态化监督一定会形成一定的倒逼压力,这将有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毕竟,在国家层面不断彰显推进落实政务公开决心的同时,有必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影响决策落实的情况加以预判,并对此形成干预,确保政务公开科学有序、按部就班地高效推进。
      赖茂生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大政府、小社会”局面并未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已经不利于当前在各领域开展的各项改革措施。因此,积极推进在重点领域政务公开的进程,不仅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更有助于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尤其是通过平台建设,尽早建成可被监督的政务公开制度,且能够确保规范运行,对于我国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切实形成服务型政府而言更显重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