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安康生态优势,提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意见建议,以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康养新兴业态,建设休闲养生的“秦巴明珠”。
一、安康市康养产业发展优势
“康养”是养老养生健康的统称,学术界普遍将“康养”解读为“健康和养生”的集合;业界则倾向理解为“健康+养老”,是健康与养老的总称。康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康养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科技资本以及政策的支持下催生的“银色产业”“银色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潜力,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未来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和产业形态多元化扩张态势,有利于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安康资源独特。安康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中国硒谷、中国茶乡、西部水城”等美誉,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65%,森林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一,已经建成6个国家森林公园、10个国家4A级景区,环境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也是全国富硒茶、绞股蓝之乡和优质烤烟、魔芋、蚕桑生产基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建设的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是安康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森林茂密,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特点突出,汉江安康段流长340公里,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
(二)安康区位优越。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位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地处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陕西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和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康市百岁老人占比居全省第一,是陕西省唯一生态养老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三)安康政策有力。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康养产业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发展不够。康养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社会工程,涵盖了政府与民间、医疗与卫生、食品与生态、旅游与休闲、服务于管理、发展与提升、经济与社会等多个领域,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战、各司其职,没有形成“富硒+康养”“旅游+康养”“互联网+”“医养”发展模式,没有“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大项目,没有形成“药医康养游”全产业链体系,没有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引领我市康养产业的发展。
(二)资源利用率低。一是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公办与民办、城市与农村等在软硬件方面发展不均衡。二是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单一。一方面配套设施简单,服务单一,仅停留在吃饱、穿暖、有医、有住的状态,入住的老人文化生活单一,而另一方面敬老院配套功能也无条件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没有建立长期护理险,老年人缺乏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导致社会养老资源闲置率较高。
(三)标准规范不统一。提供科学的康养服务是康养产业健康发展的需求,我市康养产业管理只停留在行业管理基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养老管理模式没有形成标准康养服务体系;以医院为主的医养结合的康养机构只是用医疗方面进行管理,没有针对性的建立符合医养结合,以养老为主的管理标准。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体系,服务质量及附加值无法提升。
(四)从业人员紧缺。我市目前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家政培训公司的“速成班”学员,缺乏养老年医学、康护、营养、心理、运动与健康等专业知识系统培训。从业人员各项保障机制不健全。老年人服务行业不受人理解,很多从业人员是在质疑声中工作,从业人员的薪金和各项保障制度没有健全,从业人员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自身利益,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
三、发展康养产业几点建议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新发展理念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初心,依托绿色生态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构建大平台为手段,推进“旅游+康养”“互联网+”“医养”发展模式,构建“药医康养游”全产业链体系,培育“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融合发展新兴支柱产业,打造“中国康养硒谷·休闲养生福地”品牌,为建设“秦巴明珠”生态旅游城市和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创造新动能。
(一)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
1.建设生态康养基地。依托秦岭、巴山、汉江,重点建设镇坪飞渡峡、南江湖、石泉后柳、秦巴风情园、汉滨双龙、汉阴凤堰古梯田、平利女娲、白河天宝、岚皋神河源·千层河等10个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依托森林资源形成“天然氧吧”,建设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森林步道和森林疗养康复场所,建成南宫山、悠然山、上坝河、蒿沟、天书峡5大森林康养基地。
2.加快中药养生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新兴业态,建设秦巴水街·百家姓文化生态园、石泉本草溪谷中医药旅游养生基地、石泉两河中药特色健康养生基地、镇坪麦渣坪国际中医药康养旅游度假区。依托方圆制药、振兴实业、安康长寿规划建设秦巴药用植物及名贵中药材观光展览养生园、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博物馆、药膳食疗馆,建设“秦巴药谷”。提升医药制造产业水平,培育北医大绞股蓝总甙、镇坪中药配方颗粒、陕西康健、东盛广誉远、梦阳和普丰药业等中药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实施中药饮片加工、皂素水解物、杜仲胶、绞股蓝、纤维蛋白胶、米糠蛋白肽、免疫球蛋白生物提取、厚朴黄连综合利用;建成金思铭新药研发和沣康医药产业园、中兴智慧医院、国医医疗器械、美康医疗等生物医药研发和医疗器械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原料供应、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医药产业聚集区,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配套完善的现代健康医药产业集群。
3.促进旅游健康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养生主题乡村酒店(客栈)、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体验园)、养生谷。规划建设一江两岸环江百里游憩带、瀛湖省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大香溪城市森林休闲公园,打造210国道秦巴生态绿廊和541国道康养旅游示范带,选择一批生态优良、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重点培育创建皇冠健康小镇、瀛湖水画小镇、蜀河文旅小镇、女娲硒茶小镇、金蚕小镇、硒田旅居小镇、腊味小镇、焕古硒茶等10大康养小镇。推进秦岭之心森林游、凤凰仙境康养游、巴山之巅草甸游特色体验区,推进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完善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开发景区登山揽胜、天然氧吧等生态养生体验产品以及避暑度假养生和生态夏令营,建设生态优美、景观丰富、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全国知名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4.推动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推动发展养老养生及健康管理产业。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一批中医特色康复示范基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发展老年人日常照料与护理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城市二级公立医疗服务机构转型和医养中心及医疗养老联合体建设,培育规模化、连锁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牌。推进养老养生服务融合发展,建设高端健康养老养生工程。大力实施养老服务十大工程,培育健康颐养中高端养生养老机构,建设付家河生态健康养老城、城东医疗健康产业园、吉河银龙湾、建民月河口、张滩立石和江北新义6个中高端养生养老项目,建设旬阳太极城、平利龙头村、汉阴凤凰山、石泉后柳水乡和紫阳富硒养生医养结合5大基地和香溪洞、瀛湖、县河和恒口4个医养结合核心区。
(二)加强市场主体培育
1.制定行业标准。尽快出台行业服务标准。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开展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大力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
2.培育生态康养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生态康养产业,组织开展“生态康养安康行”活动,大力引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安康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制定生态康养龙头企业培育方案,重点培育陕文投、安文投、岚皋县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泉空谷幽兰旅游公司、南宫山旅游集团公司、石泉巴人文化旅游公司等50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帮扶机制,打造品牌效应突出、示范带动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
3.构建生态康养产业联盟。依托骨干企业、产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组建康养产业联盟,促进康养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全联合整合网络化发展、系统化集成、智慧化互动。支持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体系完善、协作紧密、功能多元及现代农林医养休闲等要素为一体的生态康养产业园区,打造康养产业生态圈。培育发展健康管理产业。积极发展以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创新“智慧康养”模式,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应用体系建设,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O2O智慧医养结合模式,支持智慧养老与VR+养老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着力发展健康教育培训产业。
(三)搭建康养产业支撑平台
1.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倡导健康文化理念,打造集药品、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研发、生产、展览、商业批发、文化传承和第三方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创新中心、诊疗服务平台和医药电商,推进全产业链条技术研发与市场化、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依托产业园区,整合创新资源,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基地,重点建设10个康养产业生态孵化器、星创新天地。
2.建设互联网+康养平台。建立完善全市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施“互联网+健康养老”智慧康养行动,搭建数据应用、康养产品、康养教研的康养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医养健管游食”康养大数据产业链。学习借鉴浙江乌镇雅园学院式康养、上海凯健护理型养老、亲和源老年公寓会员制康养、国寿康养社区经验,开展生态康养基地、生态康养人家、生态康养园区智慧化试点,提升康养产业智慧化水平。
3.建设医养结合平台。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构建“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快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高新国际康养老中心、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市妇幼院二期、市中心医院改造提升工程;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依托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建设秦巴区域诊疗中心、远程医疗快速反应急救中心;鼓励发展护理院、康复疗养中心等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资源互动融合,构建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保障网。
4.培养康养人才平台。建立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安康技术学院、陕西经贸管理专修学院、安康平康健康管理学院等本地院校加强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健康旅游、健康制造、健康信息、健康食品等领域人才培养,建设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行业实训基地;支持宁陕打造国家幼教脱育产业基地。继续加强医护队伍建设。统筹协调人社、民政、财政等部门,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机构中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工作补贴等方面的激励优惠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5.狠抓项目建设。建立市级康养产业重大项目库,成熟一个落地一个,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省重大项目库,列入三年滚动计划和中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资金项目支持,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6.加大招商引资。将康养产业招商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制定康养产业大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上市企业对接,推动与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医药协会、国家中药管理局等国家级健康机构深度合作,引进大集团大资本,推进安康城东生态休闲健康养老产业园、镇坪南江河国际康养中心、平利西河女娲田园综合体等重点招商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