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安康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区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主线,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截止2020年6月底,安康中心城区市级公立医院床位达3600张,每千人口床位达到6张(其中,市中心医院1650张、市中医医院1000张、市人民医院700张、市妇幼保健院250张),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日趋合理,为全市健康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随着疾病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市级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仍存一些问题和困难:市本级医院存在就医环境条件差,医疗专科技术能力不强,大型医疗设备重复购置,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一些非传染性疾病住院难,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软件及硬件还不配套,这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关于编制“安康市本级““十四五””医疗服务发展规划”的建议
“十四五”规划期间,在安康中心城区建立起以市级中心医院、中医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为骨干,区级医院为基础,功能定位准确,差异化发展,竞争有序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市区一体、协调发展。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目标,在安康中心城区,坚持市区一体,统筹规划,推进公共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中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精神,重点办好市级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公立三级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医院,重点解决区域内医疗重症、急救服务能力。建议新建设一所独立运行的市级公立传染病医院,收治二类传染病病例。按照市、区政府分级办医模式,要继续建设完善区级综合公立医院,确保镇(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要充分发挥市、区医院专科人才特色优势,满足民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力争达到90%的病人不出区、不出市的目标。
二是规划引导,控制总量。在支持市、区医院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床位总量,防止盲目扩张床位。在控制市本级床位总量的基础上,调整结构,合理划分市本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议市中心医院在综合医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力争在重症医疗、急救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专科有较大突破;市中医医院继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力争在中医肛肠疾病、中医骨伤专业、中医治未病方向取得发展;市人民医院重点向肿瘤专科、显微骨外科、烧伤科等特色专科发展;市妇幼保健院健院在承担国家妇幼基本公共项目、国家重大妇幼公共项目服务同时,发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功能,做好生殖医疗、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等,做强产科、新生儿科,力争在以产前诊断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三是支持民营,共同发展。发展民营医院,符合新时代健康事业发展政策规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和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在坚持公立医院主导地位和回归公益性的同时,应大力发展问民营医院,从政策上支持社会资本独立举办、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混合经济举办上规模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盈利性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在等级医院评审、医保定点及医保政策方面一视同仁。
二、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公立医院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红利的体现,是实施健康中国的载体。建议加强对市本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坚持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把公立医院公益性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配备好党委书记、院长及医领导班子成员,确保党的卫生健康政策全面落实。
二是坚持绩效考核管理,调动医护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财政投入政策规定,对重点专科建设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解决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器械购置所需资金。市级每年拿出一定财政资金,偿还公立医院历史债务,使公立医院管理者能够集中精力抓质量,抓服务、抓学科建设。
四是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从建设“智慧医院”入手,推行患者挂号、缴费等网络服务平台,解决市本级医院长期存在“三长一短”(“三长”指患者在医院挂号时间长、检查等侯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一短”指医生给患者看病诊断时间短)问题,在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汉滨区医院之间建立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现医学检查报告互认。
五是建立富有实效的“医联体”,市级公立医院和区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级医院服务能力,减轻市级医院就诊住院压力,建立市区医院双向转诊机制,促进市区医疗服务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安康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