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1期/党的建设/内容详情

对宁陕县党风政风“五督五查”工作的调查

作者:孙 坤 李乔良 陈亚东发布时间:2018-03-0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对宁陕县党风政风“五督五查”工作的调查

  孙 坤 李乔良 陈亚东

  为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委、纪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缺乏担当精神、抓基层党风政风建设缺乏有效载体、落实“两个责任”缺乏有力手段“三个缺乏”的突出问题,宁陕县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督查结合、防治并举,找准“两个责任”落实与基层工作实际的结合点,探索形成了党风政风“五督五查”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了“两个责任”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一、党风政风“五督五查”工作机制的基本内容及形成过程

  “五督”即:督教育、督公开、督明责、督制度、督问责,着眼于“防”,旨在提升落实“两个责任”的政治自觉,使内有动力;“五查”即:常规检查、专项督查、日常巡察、重点核查、及时调查,着眼于“治”,旨在形成落实“两个责任”的倒逼威慑,使外有压力。从而以督查结合为抓手,通过防治并举、内外合一,推动“两个责任”落细落实。实践中,体现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清单+纪实”具体化。针对基层党委(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中出现的内容不清、办法单一、不便操作以及抓主体责任仅靠党委主要领导等现象,宁陕县2016年建立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清单、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和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纪实手册制度(简称“清单+纪实”),把主体责任实化量化为具体指标。

  第二步:试点“清单+纪实+督查”全程化。在“清单+纪实”的基础上,县委印发《宁陕县党风政风“五督五查”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先在4个镇和5个县直部门试点,把监督责任实化量化为具体行动,形成了“清单+纪实+督查”的全程化管理。

  第三步:推进“五督五查”机制全面化。县纪委先后5次对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在皇冠镇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五督五查”工作机制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面推进。

  二、主要做法

  1、推进“五督”:划出重点,列出清单,确保责任明晰。“五督”重在警示预防,核心是明确工作内容。一是督教育,提高干部党纪党规意识。围绕实现廉政教育全方位、受众对象全覆盖,做到“四个常态化”:党委书记讲党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扬鞭子、打板子、钉钉子”警示教育常态化、事关群众利益和扶贫领域的政策法规学习常态化、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与“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教育引导常态化。二是督公开,畅通监督渠道。围绕群众最想知道、最关心的问题,依托县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平台以及各级各部门建立的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向群众公开政策标准、办事流程和服务承诺等,加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力度。三是督制度,促进廉洁履职。健全镇和部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完善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述职述廉、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皇冠镇建立了镇纪委委员联系站办所、联系党支部、联系村社区监委会的“三联系”制度,助推支持镇纪委委员和村监委会主任履职尽责。同时将效能监督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四是督明责,厘清职责定位。建立“清单+纪实”制度,通过纪实手册展现主体责任清单的履职纪实过程。明确界定各级各部门党政班子成员的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界定涉农部门对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负监管责任;明确界定村“两委”和村监委会岗位职责,实施镇纪委直管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工作改革,促进基层干部高效履职。五是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充分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全面推行“三制”,即:廉政谈话制度、约谈制度、签字背书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第一种形态123人次,其中科级领导42人次。

  2、推进“五查”:落到细节,落到小事,务求落到实处。“五查”重在惩治查处,核心是督促落实措施。一是抓常规检查,促整改提高。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为重点,侧重对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三个层面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县纪委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对镇、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各镇、各部门党委党组每季度开展对村、下属机构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限期整改、跟踪督办、销号管理。二是抓专项督查,促重点推进。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局等重点涉农部门,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村级“三资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涉农专项检查15批次,发现问题线索35件,立案2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5人。三是抓日常巡察,促从严治党。在全县建立起对镇、部门,村两级巡察全覆盖,及时发现和纠正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成立县委巡察办,抽调9名科级党员干部组成三个巡察组专门从事巡察工作。建立县委巡察人才库,巡察组长、副组长入库28人,党建、法律、财经、纪律审查等专业人员50人。四是抓及时调查,促快查快办。各级各部门完善领导点名接访、信访举报直通车、接访日等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反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及时开展调查,快进快出、快查快结。县纪委创新实行信访举报“1234”工作法,即:用好监督执纪问责系统信访举报“1”个子系统,把好群众信访进、出“2”个关口,规范范围内信访举报受理、处置和办理“3”个环节,建立常委包信、动态管信、协调办信和常态析信“4”项制度。信访举报“1234”工作法推行以来,工作经验先后被《陕西纪检监察信息》《陕西日报》《陕西民情与信访》等媒体关注,得到了省、市纪委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五是抓重点核查,促警示震慑。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交办的重点问题线索,成立核查组,重点开展调查。县纪委对反映扶贫领域违纪、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秩序规范三个方面问题采取直查快办。制定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十项机制,即:联席会议、联镇包抓、责任清单、工作报告、专项巡察、有奖举报、台账管理、线索移送、执纪“四必查”、通报问责,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扶贫领域专项巡察。

  三、工作成效

  党风政风“五督五查”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把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扎实地落在实际工作中,落在创新制度上,落在工作量化和质效合一上,落在程序、过程、效果、人头和长效机制上。这一有益的探索实践,实现了压力有机传导、动力有机转换,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初步实现了“推动工作效能的不断提升、推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及时解决、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全面加强、推动党风政风的持续向好”机制创新的愿景目标。

  1、紧扣问题,压力变动力,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党风政风“五督五查”机制改变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重安排、轻过程的现象,各级各部门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上有了主线、载体和抓手。它好就好在“两个责任”落实了,指向明确了,方法和路数更清了,压力从专职部门传导到全体领导干部,从领导干部传导到一般干部,从党风廉政的专项工作传导到改革发展、转作风强服务提效率的整体工作上,制度的动力转换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结合实际,务虚变务实,凸显了从知责、明责到扛责、履责的一条主线。党风政风“五督五查”机制的推出,在机制制度方面明确了各级各部门从知责明责到扛责履责的主体责任,覆盖了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从严治党清单。真正体现了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解决了落实主体责任上热下冷,层层递减的问题,在全县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人人有清单、个个有责任,履职必尽责、失责必追究的良好工作氛围。

  3、注重实效,制度变效益,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合力。一项机制的制定,重在解决问题。各级各部门在推进党风政风“五督五查”机制中,围绕干部作风、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市场秩序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加强教育、健全制度、重点查处,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今年1至10月,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86件,立案审查10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7人,组织处理177人次。为巩固提升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实现追赶超越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

  (作者:孙坤宁,陕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乔良,宁陕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陈亚东,宁陕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