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604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勇担县域金融脱贫攻坚主力军——宁陕农信社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杨立鸿发布时间:2016-09-2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宁陕全县7.4万人口中,有贫困人口5113户、1.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2.62%。计划2018年底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年初以来,宁陕联社坚决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战略,在省联社、安康办事处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支持下,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统领全局,构建政银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

  主动作为,勇担金融扶贫重任

  按照省市金融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宁陕联社与县政府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签订了《宁陕县金融精准扶贫业务合作协议》,联合制定下发了《宁陕县金融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宁陕县金融扶贫“脱贫贷”贷款管理办法》;县信用联社制定下发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对贫困农户授信评级、档案管理、期限、利率、核算及贴息方式、发放管理等具体要求,规范统一操作流程,确定了实施步骤和目标任务。

  评级授信,搭建金融扶贫互动平台

  县联社成立由理事长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与县政府脱贫办、扶贫部门进行综合协调、统筹推进等各项工作。在政银合作框架下,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联社依托扶贫局提供的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组织全县68名驻村客户经理对辖内5113户贫困户进村入户逐户调查摸底,深入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建档立卡,制定帮扶措施,全县确定产业扶持脱贫户3104户,财政兜底脱贫户2009户。参照农户小额贷款评级授信模式,对产业扶持脱贫户评定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按村逐户建档,落实专人专档管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农户经济建档评级授信面达到100%。县联社汇总评级授信情况,将信息共享给县、镇两级政府扶贫部门进行审核确认,按照 “建档立卡、精准到户、自愿参入、村组推荐、乡镇审核、扶贫局审查、银行审批、张榜公示”的程序进行公示后,由各信用社依据“5321”的原则,即:在册产业扶持脱贫的贫困户每户最高发放5万元贷款;期限3年;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原则进行发放管理。县联社统一部署并及时调整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将脱贫贷款发放进度、贷款投向按旬向县脱贫办和扶贫部门通报共享。

  创新产品,放大信贷资金辐射带动效应

  做实“5321”金融扶贫“脱贫贷”主打品种,逐网点逐村下达2016年“脱贫贷”扶贫贷款投放项目计划,占当年新增信贷投放计划的75%以上,将投放任务按照各信用社管辖的范围层层分解落实,以确保贷款投放任务的落实。创新开发金融精准扶贫系列产品。先后推出惠农贷、小额贷、家乐贷、创业贷、扶智贷、林权贷、旅游贷、搬迁贷、产业贷和健康贷等系列金融扶贫惠农产品。为发挥涉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联社对有一定发展能力和经济基础超过“脱困贷”范围的能人大户、家庭农场,且能带动贫困户5户以上发展的每户给予30万元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且能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给予每户100万元授信;对能带动贫困户50户以上的扶贫龙头企业,给予每户1000万元授信。联社加大当地特色农林业生态观光旅游、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强为重点的涉农企业扶持,发放贷款3300万元支持陕西筒车湾旅游公司、山水文体旅游公司、滨海农业科技、秦南菌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发放贴息贷款1000万元,支持60余户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发展乡村旅游,达到“扶持一户、带动一片、推动一村、示范一镇、影响一域”的辐射带动效果,增强农户“造血”功能。

  考核奖惩,阳光服务送贷上门

  建立绿色通道。网点柜台设立金融扶贫“脱贫贷”办理窗值班口,落实信贷专人值班。实行上门送贷服务,推行客户经理下乡定时定点驻村制度,各信用社成立扶贫工作组,加强镇村协调配合,带着服务设备、贷款资料,实行“名单制”管理,按排定的日程表,分片下村入户投放扶贫贷款。贫困户贷款从申请填表、审核登记、审批发放,足不出户,现场办结,就近在村组布放的信合助农服务E终端上进行取款、转账等金融业务,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让广大群众就近就地享受到农信社现代化的普惠金融服务。

  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全辖12个网点与全县68个行政村、12个社区签订了《宁陕县金融精准扶贫服务合同》,聘请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员,设立金融精准扶贫服务点68个。县联社与网点层层签订金融精准扶贫责任状,纳入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与薪酬绩效挂钩考核,明确基层信贷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对扶贫贷款投放质量较高的网点和客户经理给予重奖。同时,县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分解到镇村,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县政府脱贫办根据扶贫贷款投放动态信息,进行督促督办和责任追究,确保完成扶贫贷款投放任务。通过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考核倒逼落实,确保金融扶贫责任制落到实处。

  健全机制,筑牢金融风险屏障

  建立财政风险补偿机制。县财政出资在农信社开立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账户,首期注入担保资金500万元,进行封闭运行管理,为符合精准扶贫的在册贫困户提供信贷担保。农信社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将脱贫贷信贷规模放大到担保基金额度的10倍以内。担保基金账户额度实行动态管理,县财政根据贷款投放情况实时进行补充,筑牢信贷风险底线,撬动金融信贷资金助推脱贫攻坚活力。

  规范贷款办理流程。村镇扶贫部门逐级审核,严格贷款面谈面签和账户结算制度,确保贷款资金落实到户到户到人。加强贷款“三查”管理,确保资金投入扶持产业。贷款资金全程跟踪管理,农信社信贷人员会同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镇包村人员共同到户走访,实地查看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认真贷前调查、严格贷时审查、加强贷后检查,发挥扶贫部门、包抓工作队、镇村组织的工作合力,保证脱贫贷款都用在产业扶贫上,落在实体经济发展上。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和认知度

  为全县68个行政村委会、12个社区门口统一制作安装了金融服务监督牌,对驻村客户经理信息、扶贫岗位职责、金融扶贫贷款品种、贷款条件、贷款流程、贷款资料、办理时限、监督电话进行公示等,为金融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普惠金融,惠及百姓千万家

  截至6月中旬,宁陕联社贷款余额9.5亿元,占县域金融机构总量的86.5%;涉农贷款余额9.03亿元,涉农贷款占比95%以上,累计投放贷款4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贷款7900万元,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脱贫贷”7182万元,占新增贷款90%以上。;其中:种植类1095户4731万元,养殖类503户1607万元,服务类61户250万元,其它类56户594万元,完成年度投放任务9312万元的77.13%。重点支持贫困户种植发展猪苓,茯苓,天麻等中药材3685亩,魔芋2800亩,有机大米、蔬菜、板栗250亩;畜禽养殖24.46万头(只),养蜂3313箱;支持兴建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54户,农家商超7户。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扶贫便民产品,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城乡居民社保卡、医保健康卡等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金融复合IC卡达5万余张,安装自助存取款机、查询机、助农服务E终端、POS机等便民金融服务机具270台,金融便民服务站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社区,“村村通”普惠金融畅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农村信用社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助推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农业兴,金融活”。宁陕农信社实施惠民金融创新,高举金融脱贫攻坚大旗,发放了全县90%以上的农业贷款,80%以上的城乡居民贷款,7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赢得了群众信赖、获得了政府满意,社会贡献度明显提升。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9亿元和9.06亿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9.87%和86.72%,稳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创出了一条“农业兴,金融活”的双赢之路,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宁陕县农村信用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