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2007年我市农民纯收入增幅创近十年新高

作者:佚名 时间:2008-02-25 10:16 来源:安康统计网 【字体:

2007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在稳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市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6元,比上年同期净增303元,增幅为15.48%,全市总水平跃上2000元的新台阶,净增额为历史最高水平,增幅则创近十年来新高。

一、支农惠农政策真正令农民得到实惠

2007年安康农民纯收入在以往连续几年较快增长的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着较高增幅,且增速显著加快,首先要得益于国家及地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2007年,市委、市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农村工作,切实加大对农业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补贴方面,稳定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规模,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新增能繁母猪等补贴项目),确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农民不仅从各项政策性补贴中得到直接实惠,农业生产投入能力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其政策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大环境,完善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系列措施,使农民从中明显受益。

二、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农民纯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134元,同比增加171元,增长17.72%,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达50.27%。其对收入增长的拉动力越来越强,成为今年我市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

1、本地务工收入成为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今年以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各县区纷纷加大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之国家大型基建项目(铁路、高速公路)在安康地域内的展开,为我市农民本地务工开辟了新途径。全年农民人均在本地务工得到收入396元,同比增加97元,增长32.44%,净增额及增速均高出外出务工收入。

2、外出从业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采取措施对农民外出就业环境、劳务保障制度、劳动法律维权等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改善。有了国家和地方劳动务工保障制度的护航,加上今年全国范围内工价的上涨,我市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达666元,同比增加70元,增长11.83%。

三、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明显

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917元,同比增长12.73%,占全年纯收入的40.65%。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则呈现出一产增加,二、三产减少的状况。受农产品产量增产、农牧产品价格上涨等有利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纯收入人均达822元,同比增长16.57%,其增幅高于总水平1个多百分点,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为36.44%。

1、农业增产为农民收入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我市农业生产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在人努力、天帮忙的环境中发展,取得了优异成果。全年粮食总产量在继1998年后再次突破百万吨大关,比2006年增产9.1万吨,增长9.48%,达到了104.8万吨,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其他大部分农产品的产量也比上年有了稳步地增长。农业丰收为全年农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2、农民从农牧产品价格上涨中得到较多收益。

进入2007年,我市主要农牧业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其中尤以牧业产品价格涨幅为大,猪肉价格创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农民因价格上涨从农业和牧业产品得到的收入大幅增加,成为提升2007年我市农民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财产性纯收入与转移性纯收入稳定增长

财产性纯收入人均34元,同比增长8.95%,主要是利息收入较上年有小幅度的增长。转移性纯收入人均171元,同比增长17.39%,主要有离退休金、养老金以及报销医疗费增加等原因。

五、生活消费支出同步增加

伴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市农民的消费水平也在同步增长。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13元,比2006年增加274元,增幅达14.15%。在生活消费支出净增额中占较大份额的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增速分别为12.51%、34.95%、16.79%。由此可见,农民生活水平保持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消费观念则更加趋于城镇居民;另一方面今年物价猛涨,无形中加大了农民的生活成本,怎样消除其对农民增收的负面影响,以及困难户的救助,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 责任编辑:ak_sj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