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八百壮汉凿“天路”

    作者:秦宗道 叶 飞 时间:2007-10-30 14:00 来源:紫阳县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紫阳县毛坝镇竹山村,是陕西省安康市最偏远、最贫穷、最落后的村庄。为了打开出山通道、改变落后面貌,该村800多位农民从去年11月到现在每天早出晚归,手持铁锤和钢钎与大山宣战,硬生生从悬崖峭壁中凿出了一条长达17公里,盘旋1800米高山的“天路”,谱写了一曲改造山河、搏击贫困的动人壮歌。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公元2007年10月18日,记者首次来到这几乎与世隔绝的毛坝镇竹山村,尽管在来之前我们已听过很多人对该村贫穷和落后状况的介绍,但真正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后,还是让我们大感意外。
    “有女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金竹山与陡天坡迎面而立,较劲似的比着山高路险。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1625人,408户,人均纯收入300多元,大部分人家点着煤油灯,12户人家至今还住着茅草房,客来没有板凳坐,全部家当不值500元钱。全村共有光棍38人,最老的年龄已达71岁。
    “竹山人的穷根在路!”村支书侯在德说。竹山村有3000多亩茶园,800多亩桑园,家家户户都喂有五、六头猪;另外,该村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板石等矿产资源。背不出去也运不进来,资源优势变不成经济优势,“卡脖子路”让竹山人坐在金山上受穷。
    从竹山村到毛坝镇共有两条路:一是翻山路,陡上陡下,行程6个小时,一天打来回两头都要摸黑;二是穿山路,尺余宽的路几乎全部从悬崖峭壁上经过,十分危险。很多村外人懵懵懂懂麻起胆子进村后,再也不敢从原路返回,那条路,“走一趟,终生难忘!”
    提起行路难,竹山村二组农民汪益友倒不完的苦水,他说:“狗日的路,把老子亏很了!”那一年,有位四川客商来毛坝镇收购生猪,他组织起32个人送8条肥猪下山,一梁抬上一梁抬下,在路上就整死了两条。小财没发成,反倒亏了大本,汪益友伤心得扑在地上抱住死猪痛哭。
    “就是这路,让咱们打了一辈子黑摸!”桐梁人一提起路便气不打一处来。前年他们按人均100元的数量把拉电的钱都筹集好了,结果却因抬不进来架高压电的水泥电杆只好作罢。几个组的群众联合起来维修了一个小水电站,可是水量又不行,不到10点根本照不成电灯,很多需要夜间完成的家务活,只能睡一觉瞌睡后再起来做,有电就跟没电一样。
    竹山村唯一的企业,就是村支书侯在德把机器拆成坨坨背上山建起的茶厂。山高抽芽晚,路远送货慢,赶不上好时候自然卖不到俏价钱,与别的地方相比他的茶每斤至少要少赚20元。茶厂每年的盈余除了工人工资,只够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为了使茶园不至荒芜,为了村民不断油盐钱,侯在德一直都在咬紧牙关办这个茶厂。
    “种个啥养个啥,卖出去一年苦到头,劳力钱也收不回来;修个啥建个啥,买点水泥钢筋,豆腐也要盘成肉价钱。再好的东西只能干看着烂,再想搞的修造只能干瞪眼等!”面对群山围困,面对道路险阻,侯在德这位年轻的支书满腹忿恨和躁动,他一心想干大事,为乡亲们谋幸福,可就是使不上劲,他除了无奈也只有无奈。

    “就算脱层皮,也要修通进村路”

    天还没亮,村支书侯在德和村民们就出门修路了。扛着铁锤和钢钎,打着火把和手电,人群在巴掌宽的村道上不断汇集,很快便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家里到修路工地,很多村民都要走4个小时,“鸡叫出门,摸黑回家”,“白天站,黑了转”,一年来,全村能上劳出工的800多名青壮年一直都持续着这样的生活。自从开工修路以来,侯在德已用完了5箱手电池,跑烂了11双解放鞋。
    迎着漫山遍野的鸡鸣声,披着爬坡腾涌的晨雾,他们抡起了打眼铁锤,吼起了开山号子。在绵延17公里的建设战线上,只有5台空压机,一辆架子车,其余便是拿锤、拿钎、拿镐、拿锄的农民。“铁锤砸呀,钢钎撬呀,杠子抬呀,绳子拖呀,锄头挖呀!”每一个人都挥汗如雨投入劳动,每一个人都怀揣梦想改造山河,每一个人都欢声笑语传递兴奋。
    精壮的年轻汉子承担了打眼放炮的重活,山顶上垂下一根根绳索,将他们葫芦一样挂在峭壁上。他们打出的最大的炮眼一次可以钻两个人进去,一次可以装1000多斤炸药。而一次可装300斤左右炸药的炮眼则沿路都有,多达23个。有手艺的人被组织起来,负责砌外档,10万多方大大小小的石头,经过他们的双手打磨和精心组合,整整齐齐地砌在公路边,长城一样翻山越岭,蜿蜒盘旋。
    “竹山公路,是我县工程量最大、施工条件最苦的一条进村路,曾经几次上马又下马!”交通局长扈正安说。整个路线几乎全部从千仞绝壁上经过,像挖掘机、推土机、铲车等机械,对这条路来说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这条路只能靠人工一锤锤砸,用钢钎一钎钎撬,用洋镐一镐镐挖。这条路是一条必须从石头中硬凿的“天路”。
    面对困难和艰险,竹山人没有退缩和吓倒,而是勇敢地向群山发起了攻击。其积极性、主动性、自律性,几乎不需要任何动员。从开工到现在,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竹山公路建设没有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没有一寸不合格工程,没有一起上访事件。走在这条镶钳在石头和峭壁中的大道上,记者浑身都被迎面扑来的“愚公移山”和“红旗渠”的精神厚厚包围。在竹山村采访的每一天,记者的心里都充满感动和震撼。
    不仅出力,还要出钱。一个人均纯收入仅300来元的村,人均却要筹集350元的公路建设款,难度可想而知,苦处可想而知。为了支持工路建设,有的老人把棺材卖了,“看着子孙走险路,带再好的棺材入土也安息不了!”有的农民把过年猪卖了,“宁可不吃过年肉,也要甩开大步走公路!”全村除举家外迁户、特困五保户外,共筹集资金35万多元。
    “锅碗瓢盆路边架,干粮袋子树上挂!”几乎所有的人中午饭都在工地上吃。有的用柴棍挑着洋芋,拌着干辣椒吃;有的咬着咯咯作响的干饼子,用泉水冲咽;有的将方便面撕开一道口了参水泡成糊糊,然后提着昂头喝下!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蹲着,他们用最简单的食物,以群山为桌,以工地为席,开起了盛况空前的野餐。
    “自己给自己修路,还说啥?”要地占,要山砍,没有一个人讲价钱,索赔偿。“宁可多掘一尺,也不少挖一锄!”人人都在相互监督着质量,拿着六米长的竹杆一寸寸硬量。“能用人工撬的,绝不放炮!”每一个人都在比着赛地节省投入。一年来,他们共投入劳力23700个,开挖土石方36万立方米。
    就在记者准备离去的那天,竹山公路最后一段长达成1800米的难路“下陡坡”被成功攻克。工人们苦战10天打出了374门炮眼,历时两天镇装了1100斤炸药。随着这挂史上最“牛”鞭炮的响起,竹山公路宣告了全线贯通。

    从去年到今年,县长王晓江相继三次带着扶贫、交通、电力等部分领导爬上金竹山调查研究,为竹山村制定了一揽子特困村建设规划。为了加大建设力度,王晓江将竹山村确定为自己的包抓点。“修路只是序幕,大建设还在后头!”明年,竹山村将铺设水泥路,拉通高压线,建设移民村。“乘这次挖机上去清路,顺便就可以把移民安置点的地基挖出来!”为让穷山铺锦绣,各方面的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