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脱贫是最持续、最根本的脱贫。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教育脱贫各项工作,有力的促进了民生保障,增强了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精准施策兜底线
一是精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在建立完善全市各级各类贫困学生档案库的基础上,对“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反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进行了逐人核查。通过开展“资助工作规范管理年” “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和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推进各项资助政策的规范落实,全年资助学生共计15.48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5亿元,其中: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资助贫困学生13.15万人、1.12亿元,市政府、县区政府和泛海助学项目等社会各界资助大学新生6927人、2627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5万人、1.12亿元。二是精准抓好控辍保学。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市教育局、市扶贫办、市政府督导室先后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的通知》,建立落实了“双线”“七长”责任制等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加强动态监测,逐校建立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特殊群体入学及辍学情况档案,加强对学生流动情况的监测,建立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台账,详细掌控学生转出、转入、休学、复学等情况,实行控辍保学工作校、村、镇、县四级月报制。强化辍学劝返,各学校一经发现学生辍学,立即向镇政府和县区教体局报告。各镇、各校积极作为,及时摸清辍学原因及辍学去向,实行 “一人一策”,建立责任包干工作制,逐个落实劝返责任人,采取电话沟通、入户走访、上门动员、送达限期入学通知书等措施,加强劝返工作。经过各级不懈的努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无一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三是精准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活动。组织各县区、各学校以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构建全体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互助模式,开展的经常性帮扶活动,激发贫困学生成人成才志向,帮扶贫困学生学习生活,关怀贫困学生心智情感,启迪贫困学生知恩感恩。全市16930名教师与82386名学生已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正在常态化开展。
均衡资源强基础
一是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招聘特岗、公开招聘补充教师1000余名,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教师能力培训1.56万人次,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1100人。推行事业单位乡镇工作津贴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可叠加享受,乡村教师生活和工作补助最多者可月增资1600元。在对乡村教师岗位工作的省、市级教学能手每人每月按500元、300元标准发放教学能手津贴。二是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精心组织实施“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和“贫困村教育公共服务项目”建设,2017年的194个全面改薄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建设面积46.5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17件套,完成投资3.77亿元,提前实现了中省提出的“到2017年底完成全面改薄任务‘超七成’”目标;2017年的135个贫困村教育公共服务项目,已完工项目81个,在建项目54个,已完成投资2.17亿元。三是积极做好统筹发展试点镇村的教育条件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工作会议纪要的安排,组织各县区结合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目前,市教育局对具体负责支持的宁陕县筒车湾幼儿园已安排项目资金300万元,正在规划选址;对宁陕县第二小学已争取落实投资1000万元,正在进行详细规划和施工图设计。
教育关爱促公平
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5.25万名留守儿童在关爱体系下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和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为主政策,4992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条件,1611名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不能到学校就读的107名义务教育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送教上门服务。
普惠共享润民生
持续推进13年免费教育,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县教育部门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根据13年免费教育政策要求,足额落实本级应承担配套资金。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对物价部门批准许可的收费项目,严格执行公示程序,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2017年,免除学费36.45万人,落实免费资金5.03亿元。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投入补助资金1.82亿元,全市930所学校、22.76万名学生受益。
提升质量促发展
深入推进“三区一体化”改革、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加强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教育质量连年提升,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稳居全省前列,2017年有17795名学生录取到高等学校,其中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1363人。狠抓职教技能强民,加大全市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力度,实行中职招生通报制度,完成了年度职教招生任务。开展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技能和就业融合、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对接产业发展、企业需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订单定向培训等模式,累计举办培训班809期,受训人5.94万人,2322名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了免费技能培训。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教育脱贫攻坚实现了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做到了13年免费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弱势群体教育关爱、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四个全覆盖”,有力的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公平有质量教育的权利,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以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一人成才带动全家”“读书学习斩断穷根”已成为普遍共识、成为脱贫攻坚的最持续、最有效的出路和宝贵经验。我市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创新做法得到了中省的肯定,教育扶贫工作经验被收录在党建读物出版社《新发展理念案例选-脱贫攻坚》一书,被中组部、国家扶贫办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汉阴县教育脱贫典型做法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入《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向中办、国办以及有关国家机关报送;汉滨区构建的“345”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管理经验受到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的推广;白河县职教中心学生被评为国家中职教育受助学生百名典型,在《人民日报》报导;紫阳县职教中心的技能培训在“全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向全省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市总工会开展迎新春送祝福脱贫攻坚走访慰问活动[ 01-19 ]
下一篇:市教育局:视频会议开启新会风[ 01-24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