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旬阳县在长期的县域治理实践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准确把握县域治理时代脉搏,运用“党建+系统逻辑思维”,探索出了“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根本”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实践,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振兴乡村指明了方向。
党建引领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近年来,旬阳县先后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陈分新、党的义务宣传员黄世和、中国好法官骆云桥、好干部吴志新、优秀党员南文珍等人,生动地诠释着“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旬阳县从每一个支部抓起、从每一名党员抓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行业领域树榜样、立标杆,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带头真抓实干,在履职尽责上作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岗位。
“先锋行动党旗红”让机关党建“强”起来。2016年以来,旬阳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老爷病、懒散病、享乐病”等八大“机关病”,运用正向激励、后进整顿、“回炉锻造”等措施,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清风正气“固本”;创新学习教育、用党性观念“健脑”;全面落实纪律,用党员标准“查体”;树立群体榜样、用正向激励“强兵”;严格精细管理、用务实考核“服众”等五大举措,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真正使机关党建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亮晒作”全员行动把党员身份“亮”起来。在旬阳县委大院门外,县级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照片和电话一一公布,群众有困难,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为自己做主的人”,旬阳把这项工作概括为“亮晒做”三个字。“亮”就是“亮身份”,通过亮岗位、亮职责、亮承诺,方便群众联系,欢迎群众监督;“晒”就是“晒业绩”,通过晒成绩、晒亮点、晒问题,营造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作”就是“作表率”,要求党员在党性修养上作表率、在履职履责上作表率、在纪律作风上作表率。
精细化管理让干部管理“严”起来。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对于为政不为、庸懒散奢等问题,旬阳县委在贯彻落实省市“三项机制”的基础上,配套出台了《旬阳县庸政懒政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让占位不为的“懒官”“庸官”无处立足。创造性开展全员电子联网考勤系统管理、日常考绩系统管理、督查督办系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既督促“出勤”,也考核“出力”。
“便民热线”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在旬阳县,党员干部都有一张特殊的“名片”和“身份证”,这就是悬挂在家家户户门头的“便民服务牌”,这是一张不简单的“牌”,内容涵盖便民热线、镇主要领导、联村领导、村第一书记、包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派出所、村干部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针对民意诉求渠道不畅、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紧密等问题,在全县各镇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并制作“便民服务牌”发放到户,实现了便民服务无盲点、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5年以来,旬阳已有32名县级领导联镇、100多个县直部门联村、2.5万名党员干部联户。实践证明,“亮晒作”全员行动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先锋行动党旗红”有效根治了干部不接地气的“机关病”,干部精细化管理管住了干部“慵懒散”问题,“便民热线”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党建引领,真正起到了统揽全局,确保各项工作“飘红”。
法治为纲提升治理能力
今年7月5日,旬阳县法院公布2017年度第二批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0名“老赖”榜上亮相,敦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建立健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公布新一批“老赖面孔”,旬阳县人民法院责令被执行人自公布之日起,立即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逾期不履行的,法院将联合公安、工商、房管、国土、城建、银行等征信机构采取多种信用惩戒措施,强制执行。
与此同时,旬阳县以建设“平安旬阳”“法治旬阳”为抓手,深入开展以“促、调、打”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法治监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依法治理,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县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以“促、调、打”为核心的专项行动,即“促守法”,多途径多形式普法,既注重宣传成效,也敦促群众自觉守法;“调纷争”,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设,全县建成1个县级调解中心、21个镇级调委会、305个村级调委会、1805个村级调解小组,选聘人民调解员7536人,组建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12个专业化调委会,让大量矛盾纠纷调解于萌芽和初始;“打邪恶”,政法部门以“秦盾”严打整治行动和“破案攻坚”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打五霸”“抓八治”活动。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高清化、智能化、数据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部位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共调整选聘治安中心户长和楼院长7300余名,组建集镇专兼职巡逻队21支,村(社区)兼职巡逻队305支、护校队254支。
依法行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针对社会反映存在的“弹性执法、养鱼执法、人情执法”等问题,旬阳县实行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制度,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对执法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率先在全省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平台进行发布,真正做到“清权、减权、制权、晒权”,防止权力滥用,压缩执法自由裁量权空间。
法治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防止“公检法”部门“任性执法”,旬阳县有效实施对执法部门的人大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人大监督执法长效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实施全方位的有效监督。
截至2017年9月,全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3.6%,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67%,信访同比下降24.3%……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县”两项荣誉。
德治润心厚植新民风
2016年5月,旬阳县赤岩镇杨厚根荣登中国好人榜,颁奖词这样写道:他给饥饿的人送上一口饭,给夜行的人照一缕光,把流落街头的人背回家,让孤寡病残的人感到温暖。几十年来,他用人人看得见却做不到的善行,完善自己,感动他人。从太山庙到铜钱关再到赤岩镇,两河三山,方圆百里,提起杨厚根,家喻户晓,都说厚根是个积福行善的好人和善人,是个活雷锋。
德治为基润民心。针对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无诚信、不友善、不敬业”等不良现象,旬阳县委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定民约村规,发挥乡贤作用,社会各界参与,共建共享社会新风尚。大力推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扶贫扶志,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开展新民风道德评议行动,重点以评明德、以亮树德,深入开展新民风道德评议活动,促进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开展新民风移风易俗行动,坚持倡树文明新风、革除陈规陋习;开展新民风文化传播行动,坚持以树立健康的家庭价值观为突破口,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家风建设,以德育人、敦德教化、淳化民风;开展新民风文明创建行动,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引导人民群众提升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准;开展新民风建设诚信建设行动,引导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开展新民风依法治理行动,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依法维护公序良俗,形成信仰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通过新民风建设,用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美丽乡村建设塑魂提神育根。近两年,先后涌现出“旬阳好人”40名,“美德少年”36名,“好婆婆”“好媳妇”52名,“最美家庭”21户,“安康好人”8人,安康道德模范3人,“陕西好人”8人,先后有两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户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自治固本敦化乡风民俗
吕河镇秦家塔村一组40岁的吴某某,单身一人,住房垮塌,哮喘多年,破罐子破摔,不思上进,群众称他“游手好闲”,经村上“道德评议会”,被评为了“后进典型”。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帮他建起了新房,联系到了打工的地方,让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吴某某立下誓言:“勤劳挣钱,贷款还了后,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在脱贫攻坚中,旬阳县通过在镇、村、社区建立道德评议委员会,用接地气的帮教方法,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原生动力,用新民风培育贫困户的新生动力,用新机制涵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新教育、新民风、新机制,“三新”齐发力,扶志又扶贫。截至目前,在全县贫困户中已评出先进典型745人、后进典型515人次,帮教转化426人,442户1679人自愿放弃贫困户“帽子”。
旬阳县把村民自治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基本形式和保持农村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坚持“四民主两公开”村级治理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自治规定,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深入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让群众“动”起来。通过“群众说”,召开道德评议会,把群众中存在的好人好事和失德失范的突出问题摆出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奠定论理评议的基础;通过“乡贤论”,找准问题的症结,通过乡贤精英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理劝教,明辨是非曲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榜上亮”,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对先进典型褒扬,对后进事例进行曝光,并落实帮教措施,强化群众监督,鞭策后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修订村规民约让村民自治“硬”起来。坚持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按照依法、简洁、易行的原则,指导帮助村(社区)依法制定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依法立规、以规治村(社),针对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环境卫生脏乱、邻里关系不和、地方人情攀比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通过召开群众会,修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开展村民自治,全县305个村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使村民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民主两公开”让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活”起来。大力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民主选举更加规范、民主决策更加扎实有效、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民主监督更加形式多样。
两年来,旬阳县共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1429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1891人次、后进典型1296人(件)次,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316处,帮助转化后进群众1124人。全县上下形成了遵纪守法、诚信知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生态。
“三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9月6日,全省脱贫攻坚扶贫扶志现场推进会在旬阳县召开。省委副书记毛万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参加会议,并深入旬阳县金寨镇寨河社区、吕河镇江店社区、神河镇金河口社区等地进行调研,对旬阳探索实践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旬阳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创新,通过两年多的基层实践,社会治理初见成效,呈现出“三升三降五无”的可喜局面。
“三升”,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社会治安公众安全感、人民群众满意度等大幅上升。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上升到98.9%,公众安全感上升到95.82%,矛盾纠纷调处群众满意率上升到95.6%。
“三降”,即各类发案、可防性案件发案、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全县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6.67%和43.6%;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4.4%;受理群众来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3%。
“五无”,即全年没有发生暴恐案件、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没有重大群体性事件、没有赴省进京集体上访、没有重特大命案。
社会和谐稳定换来旬阳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37.8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15.9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改善民生,让群众有了获得感。
旬阳县委书记梁涛说:“坚持党建引领是核心、坚持群众路线是法宝、坚持选贤任能是前提、坚持实干兴县是关键、坚持依法治县是保障、坚持崇德教化是基础。法治、德治、自治既相互衔接、又相互补充,用法治手段维护公平正义,用道德力量纠正失德行为,用自治方式激发治理活力,最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