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国内最大的魔芋精粉加工企业--安康市秦东魔芋食品公司,是精粉加工、食品制造和深度研发等为一体的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其生产的绿色魔芋系列食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及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
安康,虽然大多山地农业,但气候、自然资源特色鲜明。
安康,虽然地处秦巴山区,但区位优势蕴藏广阔的开发前景。
安康,虽然经济尚欠发达,但其拥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安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经济、生态、社会得到协调发展。在实施突破发展时立足富民,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突出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实施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率先突破,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加快发展。
2006年,安康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57.24亿元,增长10.3%,总量超任务2.24亿元,增速超任务0.3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成为“十五”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45.43亿元,增长11.4%,较上年快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1%。一个山川秀美、基础完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安康正在彰显于世人,一座魅力之城正在崛起。
安康,虽然地处秦巴山区,但区位优势蕴藏广阔的开发前景。
安康,虽然经济尚欠发达,但其拥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安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经济、生态、社会得到协调发展。在实施突破发展时立足富民,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突出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实施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率先突破,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加快发展。
2006年,安康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57.24亿元,增长10.3%,总量超任务2.24亿元,增速超任务0.3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成为“十五”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45.43亿元,增长11.4%,较上年快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1%。一个山川秀美、基础完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安康正在彰显于世人,一座魅力之城正在崛起。
“药、水、游”富民强市
地处秦巴腹地的安康市,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形成“两山夹一川”地貌。境内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动植物生长,是全国闻名的“天然药库”,中药材品种达1290多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有600多种,发展中药产业有独特优势。安康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市上成立了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市中药产业的资源、规划和措施等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和制定。目前全市科研、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安康境内340公里的汉江及其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469万千瓦,全市水资源总量252亿立方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按照干流开发带动支流开发的思路,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全市积极争取,全面启动和加快汉江水电梯级开发进程。同时,汉江在安康的9大支流也相继开始了有序的能源开发。6座梯级电站的建成,将为从石泉到白河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良好条件,以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建设进程,使安康成为陕西的水电能源基地。
美丽的秦巴汉水自然风光和厚重的秦楚巴蜀文化积淀,使安康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境内有各类自然文化景观80多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省级风景名胜3处。以瀛湖为代表的汉水风情,以南宫山为代表的秦巴自然风光,以岚河为代表的江河漂流等魅力无限,同时千家坪、神河源、天华山、女娲山、化龙山峡谷等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品位。“农家乐”的兴起,不但解决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去处和缓解旅游企业接待压力,而且成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一种新的向往。
“药、水、游”的迅速崛起,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是直接的。2006年安康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0元。
安康境内340公里的汉江及其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469万千瓦,全市水资源总量252亿立方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按照干流开发带动支流开发的思路,实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全市积极争取,全面启动和加快汉江水电梯级开发进程。同时,汉江在安康的9大支流也相继开始了有序的能源开发。6座梯级电站的建成,将为从石泉到白河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良好条件,以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建设进程,使安康成为陕西的水电能源基地。
美丽的秦巴汉水自然风光和厚重的秦楚巴蜀文化积淀,使安康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境内有各类自然文化景观80多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省级风景名胜3处。以瀛湖为代表的汉水风情,以南宫山为代表的秦巴自然风光,以岚河为代表的江河漂流等魅力无限,同时千家坪、神河源、天华山、女娲山、化龙山峡谷等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品位。“农家乐”的兴起,不但解决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去处和缓解旅游企业接待压力,而且成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一种新的向往。
“药、水、游”的迅速崛起,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是直接的。2006年安康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0元。
交通建设初具规模
安康位于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交汇地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自古就是陕南重镇和川陕鄂渝毗邻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但同时安康作为一座山城,交通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十五”以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紧紧抢抓机遇,举全市之力以公路建设的率先突破带动全市交通事业发展,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十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7.5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投资的总和。其中公路建设完成27亿元,内河航运建设完成0.51亿元。“三横七纵”公路网初步成形。全市公路总里程增加到6369公里。“十一五”安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委、省政府“使陕南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和“实现突破发展”决策的实施,为安康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条铁路复线(西安-安康、安康-重庆、安康-武汉)、四条高速公路(西安-安康、安康-陕川界、316国道安康段及西汉高速宁陕段)、四座大型水电站(喜河、蜀河、旬阳、白河)陆续开工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安康的基础设施状况,还将拉动安康经济的突破性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经济结构调整、消费方式转变,为安康发挥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截至今年5月中旬,安康市通村公路“打底子”工程完成2980公里,“铺面子”完成352.06公里。同时,境内高速、铁路复线、安康大道、汉江三桥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秦巴腹地的安康,大交通架构逐渐舒展。
截至今年5月中旬,安康市通村公路“打底子”工程完成2980公里,“铺面子”完成352.06公里。同时,境内高速、铁路复线、安康大道、汉江三桥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秦巴腹地的安康,大交通架构逐渐舒展。
各项事业迈向新阶段
安康40户重点国有企业全面完成了改制工作,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的任务基本完成。民营经济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已占到区域经济的40%以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安康模式”受到了财政部首肯。香港建溢、昊华化工、广东核电、上海湘火炬、华电、中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安康。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全市乡镇机关编制精简13.7%,分流人员23.8%。全市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十县区全面实现教育“两基”目标,并组建了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康技术学院三所本专科院校。建设各类公共卫生项目263个,覆盖了全市70%乡镇。积极实施“一县一品”文化建设,紫阳民歌、汉调二簧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通过实施劳务富民工程、扶贫重点村建设、落实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推进农民群众合作医疗参合率、建设乡村便民桥、改造城市背街小巷、建设廉租房等一系列措施,将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就业、上学、看病、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加以解决。和谐安康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安康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紧锣密鼓[ 04-24 ]
下一篇:市委召开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04-24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