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县“八大产业、五种模式”开创脱贫致富新局面

    作者:彭红梅 时间:2017-07-28 08:49 来源:旬阳县 字号: 打印

      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八个一批”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农民长效增收、脱贫不返贫的必由之路。旬阳县立足资源优势,精心遴选长短结合的八大产业,探索创新五种帮带模式,着力破解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问题,积极构建主导突出、多元发展的长效增收体系,夯实产业脱贫基础。
      聚焦八大产业,帮扶指导全覆盖。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短期抓烤烟、畜牧、魔芋、优质粮油菜,中期抓特色林果改造提升和中药材(黄姜),长线抓油用牡丹、拐枣”的发展路径,将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涉农资金向八大产业倾斜;农林科技局捆绑整合各类资源,聚焦八大产业实施“贫困村产业帮扶全覆盖、有条件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帮扶全覆盖”。技术帮扶全面开展,制定了《旬阳县2017年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旬阳县百村百社助推产业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等,落实局直13个技术单位与21个镇结对包抓,安排124名科技特派员对124个贫困村进行产业技术指导,并跟进农时农事全面开展产业技术科技大培训。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通过对系统项目资源的整合,计划集中4500万元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农户发展蚕桑产业的,蚕种实行免费发放;发展拐枣、油用牡丹,种苗免费发放;贫困户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良繁母猪保险全部代缴;580名生态护林员从贫困户中选聘;贫困村优先安排退耕还林项目;首批700万元产业脱贫引导资金已经落实,3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为2195户贫困户做好产业帮扶,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筑牢产业脱贫基础。产业规划精准到田。全面开展产业脱贫精准规划,在摸清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长中短结合、一村两三业、一户一两品”的原则,向贫困户进行宣传动员和意见征询,以拐枣、油用牡丹两项长期产业为重点,对169个贫困村实行整村推进,一次性规划到户到地块,形成规划图表;以特色林果、中药材两项中期产业,烟草、畜牧、魔芋、特色粮油菜四项短期产业为重点,围绕全县所有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产业规划到村、到户,形成规划表,为产业扶贫持续精准开展奠定基础。
      主推五种模式,合作共赢促发展。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各项政策、各类项目相继落地生根,旬阳县创新推行五种帮带模式,充分发挥惠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同发展、共增收,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合作带动型: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推行合作带动型帮扶模式。全县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92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20个,以合作社为纽带,农户分散的经营模式渐趋组织化、专业化,有53个合作社与78个贫困村2140户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订单生产型: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推行订单生产型帮扶模式,在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链接机制,使双方产业得以捆绑发展、滚动发展。全县20个农业企业与1149户贫困户建立了订单收购合同, 51个园区与2660户贫困户建立了包帮关系。桐木飞跃魔芋现代农业园区连续多年坚持订单生产,带动325户贫困户发展魔芋产业,建成产业基地5000余亩,园区所在的桐木镇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魔芋产业基地镇。借“鸡”还“蛋”型:因地制宜,推行借鸡还蛋、借棒还菇、借崽还羊、借苗还果、借棚还菜等帮扶模式,由经营主体提供生产启动条件、技术服务,并负责产品回收,贫困户仅需劳动和少量资金,就可实现家庭规模适度经营。铜钱关鑫绿林园区向周边3个镇、5个村152户贫困户借出鸡苗2.2万余羽,并负责产品回收,被表彰为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带动脱贫先进。股份合作型: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不断探索土地、资金入股分红与产业脱贫捆绑推进的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在小河镇金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入股试点,合作社已吸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21户、53亩,每亩折合股金1万元,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方式确保入股农户效益,保底收益为每年500元,按股分红与合作社经营状况挂钩,6月5日,第一次分红大会共分红3万余元,社员亩均收益600元。园区务工型: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季节性用工量大,各园区在产业发展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不离本土就能获取务工收入,园区也在长期雇佣关系中培养了技术熟手,实现了双赢。神河国桦园区在推行借棒还菇帮扶模式的同时,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年吸纳贫困户60余人,贫困户可获得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40余万元。
      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谋划、精准施策,把产业扶贫放在县域经济大环境去谋划、去推进,全县上下迅速形成“八仙过海兴产业,万众一心抓脱贫”的局面,助推各项产业稳步发展,其中拐枣、油用牡丹、魔芋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4.8万亩、7万亩以上,旬阳拐枣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狮头柑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作共赢成效明显,获县级以上命名现代农业园区35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个,培育认定家庭农场55个、新型职业农民1008人,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3300多户贫困户建立帮带关系,带动户均增收0.78万元,引领万余户农民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开启了解困脱贫转型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