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盘活现有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借智引才,专家“坐诊把脉”。推行县校共建人才引进模式,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推行“定向委培、科技研发、产学结合”的人才培育引进方式,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交流培训合作等活动。县政府结合长期产业发展项目,与西南大学达成共同研发拐枣产业战略合作意向,以品种选育、区域布局规划、产品标准制定、深加工技术研发等为重点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不断壮大拐枣产业,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持续增收。与唐都医院签订《旬阳县贫困人口大病联合诊治框架协议》,邀请医疗专家来旬对大病患者进行集中诊治,通过开展专家医疗下乡、巡回义诊、带教查房,举办学术讲座,利用远程会诊等手段,为贫困人口11种大病患者提供“家门口”的日常诊疗服务。
组团培训,上门“传家送宝”。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的引进、推广和普及作用。在县科技智库首席专家带领下,组建10个科技服务团队100名科技人员,深入各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知识讲座,通过培训使每户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村有1个主导产业。结合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脱贫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科技云”平台、农广校等作用,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种养能手”。通过技术培训,中小型养猪场沼气工程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秸秆综合利用、畜牧养殖机械化方面实现新突破,授权专利43件,累计培育认定初级以上职业农民1008人。结合“科技引领美好生活——让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科技之春”活动,组织人社、农林科技、文广旅游、卫生计生、扶贫等单位专家技术人才为群众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环保卫生、食品安全、农业养殖、科学生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免费发放科普宣传资料8000余份,接受咨询600多人次,问诊送药300多人次。
积极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扶贫对象为单位,通过产业帮扶、劳务输出、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方式,为服务对象培植“造血”功能,帮助家庭实现脱贫增收促发展。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服务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残疾人服务、“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等工作,为贫困户筑牢保障底线。旬阳县义工家园争取中央财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16.5万元,开展留守儿童周末营养餐计划,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注入新鲜血液。旬阳县义工联合会争取“壹基金”支持,为留守儿童发放温暖包,帮助困难学生安全过冬。旬阳县慈善协会2016年度募集善款(物)902万元,建慈安(便民)桥23座,资助困难学生240名,救助贫困大学生30人,“九九”重阳节慰问当年脱贫村贫困老年人235人。
结对帮扶,人才一线倾斜。在全县56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服务基层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对口挂联、现场服务、电话咨询、网络指导、联合研讨、成果交流、开办工作站、印发《人才服务手册》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农业、水利、卫生、科技等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的作用。建立健全逐级包抓、科技特派员结对指导、畜牧干部一联三、技术干部抓示范、经营主体传帮带工作机制。包抓28个现代农业园区,落实124名科级特派员与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县镇畜牧技术干部指导全县125个规模养殖场建设;分产业、分区域建设示范点,集中打造1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00个产业扶贫示范合作社。引导教育资源向镇村倾斜,通过点对点教师交流、轮训进修、重点培养等方式,选派312教师到边远镇村进行轮岗交流。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县级公立医院297名技术人才分批派驻到各镇卫生院,为贫困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等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