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红利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3-20 16:35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确保医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19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城市公立医院和深化综合医改两个改革方案,组建了市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市级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采购联合体。市、县公立医院实行人事编制备案管理,开展第三方绩效考核,完成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测算,即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重新核定市级公立医院床位总数3600张,同比增加20%。
  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大幅提升,实施12大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2岁。2016年完成卫生计生项目投资2.9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49%。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市职业病院、市中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主体完工,全市形成机构门类基本齐全、专业设备基本齐备、功能发挥较好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探索开展了住院总额预付、按床日、按病种等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激励约束作用有效发挥。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达560元以上,参合率99.4%,大病住院、门诊统筹实际补助比例分别为51.34%、80.47%,同比增长1.39%、2.28%。全年支出资金12.96亿元,受益患者405.49万人次,大病保险补偿 6790 人次,补偿资金5047.82万元,参合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在新农合基本补助的基础上平均提高13.74%。新农合信息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
  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市药品“三统一”覆盖率、配备率、使用率均达到省定要求。2016年县镇医疗卫生机构全年网采金额4.3亿元,网采药品率100%,配送率98.7%,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53.5%。常用低价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积极推进,4家市直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配送企业从434家压缩到68家,切实提高药品耗材配送集中度,为推进“两票制”奠定良好基础。
  扎实推进分级诊疗。一是坚持政策引导。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及双向转诊管理规范,从经费、医保、药品配备等方面配套政策支持。全市累计转诊患者15970人,其中由二、三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的5373人。二是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壮大以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医联体为代表的医联体队伍;加快完善全市县镇一体化、汉阴县镇村一体化、秦楚跨省一体化、宁陕“3+2+1”一体化、“茨沟模式”和医养护一体化等六大服务模式,全市5家城市公立医院、27家县级公立医院向上加入医联体,市县镇三级医疗机构医联体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行“健康小屋”进社区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三是搭建远程医疗平台。成功引进心医国际远程医疗平台,免费为各县投放远程会诊设备和软件,形成以安康市中医院为中心,上接西安、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型医院,下联18家县级医院、50个乡镇卫生院的“多点对多点”的安康市远程会诊网络,已开展远程会诊1916例,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服务。四是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十百千万”工程。2016年共有19名市级领军人才出国(境)研修,111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深造,1100名县镇业务骨干到省市进修学习,16380名一般人才参加了市县级短训或学术交流,有力提升了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出台了《安康市健康扶贫脱贫实施方案》,制定10个方面33项健康扶贫措施。针对贫困人群,进一步扩大了门诊、住院病种报销范围和用药目录,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对贫困参合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17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全面实施贫困人口“先诊疗、后结算、零押金、无起付、一站式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举措,通过设立扶贫病床,开通绿色通道,减免“四费”和特困户、残疾人救护车接送费,以及将远程会诊费用、急特疾病用血和白蛋白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负担。对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参加医保给予全额救助,与财政、公安、人社、民政部门联合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