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部门动态 > 正文内容

    安康人社工作实现“十三五”稳健开局

    作者:胡高琼 汪显斌 和金壮 时间:2017-02-23 08:58 来源: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号: 打印

      近年来,安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创业就业 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政策创新、措施创新、思路创新,着 力打基础、谋长远,实现了全市创业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多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度,该市人力资源市场被人社部授予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省委 、省政府、省人社厅主要领导在安康调研期间给予了安康创业就业工作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社保是民生之基,既能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也可为人民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2016年,全市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9万人,参保率99.5%,缴费 率95%,城镇企业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 、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17.74万、42.27万、9.64万 、15.13万、10.67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55 万人。41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待遇发放 率100%。首次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二连 增”,发放基本养老金14.3亿元。
      2016年,不平凡的一年已经圆满画上了句号。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觉遵循发展大逻辑,主动把握经济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积极担当,锐意改革,用心用力,求实求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协同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创业带动效应凸显 

      安康市人社局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化解过剩产能、刚性需求增长等新形势新情况,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配套跟进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服务措施,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拓展了就业增长新空间。
      重点群体就业成效显著。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组织见习1664人,新增大学生就业4432人,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4.3%。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首批认定农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办)30个、示范基地7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4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96亿元。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就业1095人,全市公益性岗位就业9209人。新增城镇就业2.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400人,困难人员就业33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
      创业扶持体系日臻完善。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完善扶持创业创新的25条政策措施,提请市政府于12月1日在白河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建立健全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六大体系”。规范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市共建成各类孵化基地25家,总面积36万M2,累计入驻创业实体1027个,成功孵化497个,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挂牌成立“安康创客学院”,全市完成创业培训6222人。筹措资金500万元与高新区联合建设创客公寓150套,努力为创业者提供人性化、保姆式扶持服务。举办与创客“手拉手”等活动,精心组织“挑战杯”创业创新大赛暨“中国创翼”安康初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强化培训指导、资金扶持、孵化带动,积极培育壮大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群体。研究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7个行动计划”,健全完善“6项扶持政策”,新增返乡创业2743人,紫阳县、平利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市京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表彰为全省“十佳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新增发放贷款5.06亿元,直接扶持创业5269人,带动就业1.3万人。
      职业技能培训实效增强。深入实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面向劳动者开展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免费技能培训2.93万人。积极组织开展“美食文化节暨美食评选”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请市政府于7月28日在紫阳召开全市技能脱贫现场会,大力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紫阳经验”,紫阳修脚师成为知名劳务品牌。
      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优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积极巩固拓展劳务输出基地,与市内外189家企业签订劳务对接协议,加强与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统计监测,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组织招聘洽谈活动58场次,发布求职招聘信息23万条,劳务转移就业组织化、有序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推进就业信息化系统二次开发、业务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登记、精准帮扶、个性服务,12333提供咨询服务万余人次,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保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功能充分发挥 

      安康市人社局坚持全民覆盖、适度保障、权责清晰、统筹协调原则,以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为目标,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改进经办服务,织密扎牢社保安全网,切实发挥稳定器作用。
      社保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攻坚克难,整体联动,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参保登记10.5万人,3万多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康中心城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问题。恒口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4个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试点镇之一。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共发卡140万张,积极拓展应用功能,为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和实现社保卡“一卡多能,全国通行,服务民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扩面提标惠及更多群众。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9万人,参保率99.5%,缴费率95%,城镇企业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17.74万、42.27万、9.64万、15.13万、10.67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55万人,基金总收入15.2亿元,总支出 13.4亿元。41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待遇发放率100%。首次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二连增”,发放基本养老金14.3亿元。农村“八大员”、六十年代精简人员等群体社保待遇一并调整。降低本地住院起付标准,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推进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参保群众就医负担切实减轻。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更加规范高效,待遇按规定调整到位。认真落实阶段性降费、社保补贴、援企稳岗等扶持政策,积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发放失业保险金1959万元,拨付困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补贴384万元,争取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补贴421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控制了结构性失业、激发了市场活力。
      经办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深化“五个不出村”的经办服务模式,7月13日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座谈会在石泉召开,城乡居保业务档案实现“AAA级”认证全覆盖。探索实行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审批“以审代培”模式,提升经办业务水平,提高审批工作效率,统一政策执行标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服务评价系统实现市县区联网。推行医保待遇智能审核、联网结算,推进结算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改革。全面推行全省统一医保信息系统,住院和慢性病报销实现即时结算,异地就医实现与西安的双向实时结算、与湖北十堰的跨省实时结算,此举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并报道。全面落实基金监督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医保基金和企业职工退休审核审批专项检查,医保基金通过国家抽查审计,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

      人才队伍稳步壮大,人事管理规范有序

      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扎实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深化与西安交大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各种平台招聘高层次人才110人,安康学院设立院士专家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市中医医院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基地。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196人,全市累计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1128人。组织对各领域、各行业能工巧匠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培育认定能工巧匠821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80人,并分类建立电子信息库。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基层锻炼计划、专家联系基层制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创新设置“能力考核”环节在全省推广。稳步实施振兴计划、特岗教师、基层医疗机构定向招聘等人才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展镇办卫生院招聘医学专科生工作,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破解基层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北美海棠,“秦魔1号”种芋快繁技术项目被人社部列为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重点资助项目。
      人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加强人事宏观管理,严肃人事工作纪律,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积极开展《公务员法》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科学规范、公平公正招录公务员226名,坚持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相结合,办理市级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备案2643人次,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人员记三等功77人,公务员登记、任职备案、参管审批、考核奖励和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实施。狠抓公务员培训教育,初任培训率100%、任职培训率85%;在市政府机关组织“学本领、强素质”集中学习活动10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作辅导讲座,累计培训1640人次;通过东西部对口培训、宪法和公务员法专题学习培训、“送教下基层”、调训等平台培训4740人次;广泛开展公务员网络培训,全市9804名公务员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和“创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示范岗”活动,激励引导公务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有效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作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慎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833名,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调配转任、考核备案、岗位设置和聘任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完成14家市直行政单位干部档案专项审核,人力资源市场数字化档案室建成投用,制作人事代理人员数字化档案1600余份。采取“双向选择+功绩制考试考核排名选岗”方式,圆满完成13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维护了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严肃人事考试纪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厉打击高科技作弊,各类人事考试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维权服务积极跟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农民工市民化有序推进。切实发挥农民工服务综合协调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农民工工作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4万人,协调推动农民工逐步同等享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开展农民工社会融合评估,促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逐步实现市民化。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健全。强化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和督促落实,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建筑、餐饮等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范本,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4%,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1%。将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强化督查考核,有力保障了职工休息休假权、促进了休假制度的落实。
      劳动维权机制再度完善。完善落实联席会议、工资保证金、定期督促检查、重要时期日报告、领导轮流值班接访、行业监管负责等制度,制定安康市《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农民工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顺利推进,实现业务网上办理。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全年检查企业4062家,涉及5.8万人,受理劳动维权举报投诉743件,结案405件,处理突发性事件82起,为劳动者追偿各类待遇1.2亿元。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援助救助,依法依规处理我市农民工在河北遭欠薪事件,深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成绩突出,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连续四年受到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通报表扬,市政府在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调解仲裁效能明显提升。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长效机制,畅通裁审衔接渠道,逐步统一裁审标准,有效提升了裁审水平。对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管辖权进行调整规范,方便当事人就近就地维权。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718起,时效期内结案率99%,为劳动者追偿各种待遇2700余万元。仲裁机构实体化和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